上饒集中營南遷徐市紀念館
2020-07-23 09:39:59??來源:建陽新聞 責任編輯:王俊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徐市鎮地處南平市建陽區南端,總面積281.3平方公里,總人口2.75萬人。徐市鎮交通便捷,合福高鐵、浦南高速橫貫境內。上饒集中營南遷徐市革命烈士“紀念館”,是建陽紅色旅游景點之一,年參觀人數達1萬余人次。 上饒集中營是“皖南事變”的產物,是一座規模龐大的法西斯式的人間地獄。1942年夏,日本侵略軍發動浙贛戰役,國民黨第三戰區部隊向閩北撤退, 上饒集中營也隨之遷至閩北,因為在途經崇安期間發生了“赤石暴動”,原本計劃遷至崇安縣下梅鄉的集中營,改遷至建陽,并于6月26日抵達徐市。從上饒轉移被囚禁人員約700余人,到徐市時已不足400人,加上從三明梅列監獄搜捕來的革命志士270多名,一共有近700名革命先烈,在徐市集中營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被折磨生病致死的革命志士達60余人。 殘酷的折磨、摧殘,并沒有消磨掉新四軍將士和愛國志士的意志,以馮雪峰、林瓊、林植夫為代表的獄中黨小組,與國民黨敵特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殊死斗爭。他們面對敵人的烙鐵、皮鞭、老虎凳等殘酷刑具,堅貞不屈、視死如歸,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篇章,留下了《靈山之歌》、《普洛美修士片斷》、《火》、《荒野的曙光》等關照千秋的詩歌,這些詩歌已成為上饒集中營寶貴的歷史財富。1943年7月間,徐市鼠疫流行猖獗,敵特恐染鼠疫,集中營遂搬遷至相鄰的回瑤鄉,二個月后鼠疫又蔓延至回瑤,最后集中營遷往崇安縣城南的老鼠排。 徐市鎮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上饒集中營南遷徐市以來這段的紅色文化傳承和弘揚,多次安排人員到江西上饒、武夷山赤石學習,組織新四軍研究會專家、熟悉紅色記憶的當地老人、烈士后裔等對這段歷史進行挖掘和整理。 2000年10月,上饒集中營南遷徐市舊址建成并免費對外開放。2014年之后,鎮政府向各級黨政、部門爭取資金150萬元,新建南遷徐市紀念新館。紀念館占地面積750平米、建筑面積260平米,包括1座馮雪峰、林瓊等五名革命志士大理石群雕、1副木刻楹聯、1個衣冠冢、展線長度為50米的八大版塊、108幅圖片、3件實物。紀念館運用光、電技術,投影設備,模擬當時的真實場景和畫面,生動詳實地展現了“皖南事變”的概況和700多名革命志士與國民黨敵特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史實。 新紀念館的建成是徐市鎮精神文明建設一項重大成果。上饒集中營南遷徐市南遷舊址及新建紀念館,先后被各級黨政部門授予“南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平市黨史教育基地”“福建老區革命遺址”稱號。上饒集中營南遷徐市紀念館為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加強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廣大黨員和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