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水南村:鑄造“紅色引擎”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2020-07-13 21:18:37??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王俊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訊 “水南村這幾年的變化太大了,風景越來越美了,巷道越來越整潔了,葡萄越種越好收益也增長了。有些返鄉人員創起業了,有些人蓋起了洋房、購買了小車,村民們是生活越來越滋潤了!”村里的老人不由得發出感慨。 近年來,南平市建陽區麻沙鎮水南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省圓夢村干事會等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鑄造“紅色引擎”,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穩扎穩打,不斷推進水南“圓夢村”建設進程。 持續建強基層組織,筑牢鄉村振興“紅色堡壘” 只有抓好基層黨組織這根“神經末梢”,才能使“主心骨”越來越硬;“主陣地”越筑越牢;“主旋律”越唱越響。水南村以2018年基層黨組織換屆選舉為契機,選舉出有政治素養、有產業技術、有帶頭魄力,能抓肯干的村主干,并進一步配齊、優化、提升黨員干部隊伍。通過創新多元化的黨員教育模式,利用黨員微信群、支部大會、上黨課等方式,“一把手”主抓黨員教育管理;多次組織部分黨員干部到外地學習交流,“理清路子”謀發展、“借助優勢”助發力,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讓組織的旗幟“舞起來”,黨員的思路“活起來”,村民的熱情“聚起來”。 持續推進“三治融合”,凝聚鄉村振興“紅色效能” 水南村在推進“三治融合”過程中,高舉“紅色旗幟”、發揮“紅色效能”。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扎實推進“黨建+法治”“黨建+自治德治”“黨建+環境整治”“黨建+文明創建”等工作,通過建設“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一網多員”“一網多格”“一員多責”,切實形成“網網相通、格格聯動”的工作網絡,打造大平臺,著力維護村內治安;通過完善《水南村村規民約》,結合水南實際情況,將公序良俗、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等內容寫進《村規民約》,發揮村民自治效能,通過老人協會、巾幗志愿隊、愛心超市等機構團體,在全村范圍內監督履行,挖掘村民自治潛力;通過組建水南“圓夢村”合唱團、提煉水南村鄉村振興“三字經”,開展“美麗庭院”“最美家庭”“圓夢能手”“孝老模范”等評選活動,不斷提升鄉村治理的德治水平,加快提高鄉村振興的文化品質內涵。 持續優化提升產業,做強鄉村振興“紅色保障”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水南村積極打造政治生態的“大熔爐”,通過積極改變產業發展模式,大力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聯動機制,在黨支部的引領下,水南村組建了產業示范黨小組,把黨員推向產業發展主戰場;成立水南村村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統一培訓、統一銷售、統一運營、統一管理”的模式,實現規模化管理,專業化操作,達到資源共享化;通過實施“圓夢村”教育培訓規劃、建好“圓夢村”大學堂、深化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機制、構建現代化農業營銷服務平臺、推進林下林下經濟發展、推動花境產業發展、打造種質資源圃等22個項目全新布局,整合力量,統籌服務,打造政治生態“多平臺”,拓寬產業發展“多通道”,利用100畝葡萄種植示范園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創新模式增收村財,著力打造水南“金星村”黨組織。借助聯動發展,在組織建設、產業發展上共榮共促,優化生態平衡,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紅色保障”。(魯雯卿)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