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是納山
2020-07-13 09:42:59??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王俊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陳芩 文/攝 周末,春風吹拂,一路綠水青山,沿著麻陽溪水溯流而上,百里綠谷,風光旖旎。 一個多小時到納山云舍的茶廠,下車,空氣中全是茶香。坐在充滿茶香的屋子里,再喝上幾泡茶,頓覺神清氣爽。 天氣正好。云,微微的;日光,若有若無。我們去往納山的砂仁坑山場。 一輛小貨車在山間行走,山路有深深的車轍。周總車技不錯,一邊駕駛一邊解說。風景、植被、茶品一一道來。過一段平路,盤山而上,來到山谷,抬頭往上望,是碧綠的茶園。 茶園旁,幾樹淡紫色的桐花招引著我們,于是想起了席慕容的《一棵會開花的樹》。那是一個女子在求一段塵緣,而我們則是在大山之中,與這幾棵桐樹結了一段花緣,是大自然一次美麗的邂逅。這幾棵桐樹,在寧靜的山谷中,在綠色的大背景下,花朵開得莊嚴而燦爛。 茶,一畦一畦的,環繞在山脊上,像五線譜。一棵一棵的大樹點綴其中,像是五線譜上的音符。人,就在五線譜和音符之間行走,我想,我們的行走若是真能發出聲音的話,會是一首田園交響曲。 登到茶園的高處,頓覺心胸曠達。極目遠望,山層層疊疊的,由近及遠,顏色從深到淺:墨綠、翠綠、淡綠……一直到遠處的淡淡一抹。“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王觀當初在春末時節送他的朋友鮑浩然,也許就是這樣的景致。 山腳下,正是我們來的小路,我們剛剛唱過“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這時的山間小路,在高處看真的是一道轍了。 吸引我們的還有許多的小花小草。一層一層的茶畦之間,生長著很多植物。叫得出名的有:魚腥草、昭和草、鼠曲草、狗尾草、懸鉤子、野甘藍……叫不出名的,就用手機拍,“形色”軟件一用,就一一出來了。于是感慨,大地厚德載物,給人類饋贈很多。 山頂的一處有大石塊,周圍是高大的松和楠。在大石上打坐,聽風聲、聽鳥鳴、看云朵、看藍天,人就仿佛可以跳出三界外進入禪境。這時,來上一泡“納山云舍”的茶,便是高境,是精神的升華。 大石上,可以靜,也可以動。望著遠處,可以抒懷、可以歌唱,甚至可以快樂地嘯叫,嗚哇、嗚哇的聲音,會傳得很遠很遠。王維有《竹里館》一詩: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此處若是獨坐,我想會有云來相伴的。 我被茶園另一端的一棵開滿白色花朵地大樹吸引,走近細看:高大的樹干筆直的向上生長,花朵也集中在樹的高處,聚集向上,形成一個大大的蘑菇球,似乎是童話世界里才有。 轉身,又見幾棵樹,瘦瘦高高的,長在茶園的山脊上,像飽讀詩書的寒士,文氣十足。它們的身后,是隱隱約約的一帶遠山。這樣的景致拍入畫面,就是一幅絕美的水墨畫,這幾棵樹,就是這水墨畫中的枯筆。 好一處天生天養的茶山,好一片天生天養的肉桂茶樹。 肉桂正蔥蘢而長,在砂仁坑中搖曳。 武夷的佳茗,多出自坑澗,有倒水坑、慧苑坑,有流香澗、悟源澗……納山的砂仁坑,同樣源自武夷山脈,然比之倒水坑、流香澗,更磅礴大氣,也更旖旎多情。 山水清音,茶園秀色,凡俗的我融入這山水之中——沒想到,納山的砂仁坑,竟是此心安處! 高天之上,時常有潔白的云,在山間飄渺。想必晴光來時,花草、藍天、茶園,又是一番景致,我又期待雨過天晴的日子了。(陳芩)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