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潤物無聲·古城悅讀”公益閱讀計劃內容。福建日報記者 王敏霞 攝 
復建后的小山叢竹書院古樸典雅。福建日報記者 王敏霞 攝 泉州把古代書院復興作為文化建設、文化惠民的重大工程,通過賦予古書院新的時代內涵,推動城市文化升級 泉州古書院:榮光重現 順時而變 東南網6月3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敏霞 文/圖)唐代至清末,泉州共建有73所古代書院,集中分布在晉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惠安等地。如今的古書院,已成為泉州歷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文化符號與獨特元素。
在堅持古城復興“內修于心,外修于形”的總體策略指導下,泉州市根據“提質、惠民、興文”等原則,開啟首批11所古代書院的復建復興工作?!按伺e作為歷史文化保護利用提升行動項目,將打造成為古城文化新品牌,融入城市文化發展的整體方略,復興工作成果力求惠及人民群眾。”泉州市文旅局黨組書記、古城辦主任李伯群說。 一院一案 打造綜合惠民書院 盛夏時節,來到位于泉州古城區的小山叢竹書院,翠竹掩映、古樸靜謐。 小山叢竹是“泉州舊八景”之首。這里有三位文化名人的遺跡:唐代為紀念“閩文之祖”歐陽詹,建有祀詹祠堂不二祠;北宋在祠旁筑屋為小山叢竹書院,南宋朱熹多次蒞院講學;近代弘一法師曾在此講經題字,其駐錫泉州最后的居所晚晴室就在小山叢竹書院旁。小山叢竹書院與泉山書院、石井書院、歐陽書院等并稱溫陵四大書院,經歷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備受文人的尊敬和景仰。泉州四大名著《四書蒙引》《四書存疑》《四書淺說》《四書達指》,皆孕育于此。 去年,小山叢竹入列泉州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項目,小山叢竹書院也成為泉州市首批11個復建復興的古書院之一。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小山叢竹書院在遺址上直接修復,基于保護、還原的出發點和打造精品文化園林的初衷,設計組走訪了泉州規劃專家顧問組、方志委、博物館、民間文史專家等,搜集了大量文字圖片資料,保護修繕方案基本還原了小山叢竹的歷史風貌。古建建造部分則邀請了閩南古民居營造技藝非遺傳承人的團隊設計建造,“修舊如舊”的手法則力求重現當年風貌。在園林構建方面,成立專家組,從苗木選擇、配置、樹型等方面層層把關,在保留院內原有喬木的基礎上,打造了以竹為主的核心景觀。 歷時一年多,小山叢竹書院復建一期完工,和周邊的不二祠、晚晴室等一起,以文化公園的新姿重現世人面前。 不同的書院有著不同的復建形式。有的在遺址不遠處擇址新建,如招賢院、寶海庵書院等;有的則結合現有空間進行書院植入,如在府文廟旁邊開設正音書院,擬利用清源山現有房屋植入歐陽書院……復建將結合遺址周邊遺存、現有建筑等實際,加強功能拓展和提升,完善配套設施,切實打造成綜合性惠民書院?!叭莅压糯鷷簭团d作為泉州文化建設、文化惠民的重大工程,將采取‘一院一案’建設方式,根據各個書院的不同情況、建設內容和規模,在規劃設計方面保留特色,強化建筑空間功能布局,營造時代氛圍濃郁的文化氣息?!崩畈赫f。 順時而變 古書院引入新業態 在泉州市文廟蔡清祠旁,復建一新的正音書院吸引了很多孩子和家長。在這里,快速閱讀公益體驗課和“正音領讀者”征集活動正在進行。 “正音書院是泉州市首個復建完畢并投入運營的古代書院,這也是我們盤活國有資產,復興古城文化的一個舉措?!比菔形穆眉瘓F黨委書記、董事長龔志陽告訴記者。 正音書院是清雍正年間為矯正語音而成立的語音訓練班,泉州共設立了4所正音書院,分別位于百源庵、承天寺、奉圣鋪和鐵爐鋪。百源庵的正音書院本不在此,但離府文廟這個古代教育殿堂的位置較近,于是在這一空間復建正音書院。 記者在正音書院看到,這里不僅有古代私塾式的學堂用于教學活動,還常設了教育類的電臺節目入駐,新華書店亦入駐于此,是一個多元立體的公益閱讀空間。 “我們希望活化利用正音書院,使之成為泉州閱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泉州青少年文學素養提升基地。”龔志陽說。此外,這里也將開設閩南民間習俗用語、閩南語等相關的課堂,肩負新時代的傳承責任。 歷史上各書院的文化屬性不同,功能定位也各不相同。泉州市結合現代業態融入空間布局,講好書院故事,實現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融通。比如,正音書院結合“潤物無聲·古城悅讀”公益閱讀計劃,打造青少年文學素養提升基地;“小山叢竹”定位為歷史文化公園,將通過空間的內容展陳和主題文化活動,使其成為解讀泉州歷史,傳播泉州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歐陽書院依托清源山深厚的人文和多媒體互動形式,打造以名人學堂為主題的人文空間。 “書院復建后必須通過適度的運營,才能真正可持續發展?!饼徶娟柋硎?,泉州文旅集團積極探索以準公益模式來管理和運營,既可以向公眾公益開放,又能用現代人喜歡的方式,植入一些培訓、文創等商業運作,拓展書院的功能。通過各方與書院形成互動,將書院打造為古城文化新名片,融入城市文化發展的整體方略,惠及廣大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