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讓小湖楊梅“走”得更遠
2020-06-09 09:17:03??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鄭正華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魁’還要過段時間,下周可能就有。” “‘大烏’可以采摘了,隨時來都行。” …… 2日,伴著陣陣細雨,記者來到“楊梅之鄉”建陽區小湖鎮,走進大瀝溪休閑家庭農莊,農莊主人徐治福正忙著接單。 “來,嘗嘗下雨前剛采的楊梅。”掛了電話,徐治福將一籃子楊梅端上桌,“從上周開始,山上的楊梅就熟了,現在每天都會接到很多熟客的電話。” 小湖鎮楊梅栽培歷史悠久,目前全鎮種植楊梅約3500畝,以當地的優質品種“大烏”“二色”和引進的“東魁”“黑炭”為主,年產量約1000噸。2013年3月,“小湖楊梅”正式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準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1999年,我從深圳回來種楊梅,目前種了110多畝。”徐治福介紹說,每年到了采摘時節,除了當地居民外,延平、建甌、武夷山等周邊地區的人都會打電話訂購,或者到農莊體驗采摘的樂趣,“尤其是節假日,采摘的客人特別多,最多時超過800人。” 這些年,徐治福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和其他果農一起成立了合作社,嘗試電商模式銷售楊梅,不僅搞采摘游,還建起了加工車間和冷庫,在楊梅酒、楊梅干深加工上下功夫,并于2019年申請了專利。 “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給‘小湖楊梅’增色不少,不僅讓當地果農增收,也帶動了周邊的村民創收。”小湖鎮農技站站長、三農服務中心主任全祖和恰好到農莊了解楊梅產果情況,他說,當地成立了多家合作社,并引進新的營銷方式,通過“互聯網+”和延伸產業鏈,實現了楊梅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讓“小湖楊梅”走得更遠。(盧國華 陳可 鄧雪)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