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報名逾11萬人 北京馬拉松向大眾跑者“傾斜”
2018-09-17 11:03:37??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鄭正華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北馬品經典 主角有三萬 昨天北京的天氣,當得起秋高氣爽這四個字。這也是馬拉松跑者最喜歡的天氣。從天安門廣場起跑,三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馬拉松跑者向著鳥巢終點進發,北馬組委會也用沿途充足的補給為三萬跑者提供悉心幫助。最終埃塞俄比亞選手貢琺以2小時12分08秒獲得專業男子組冠軍,女子冠軍被肯尼亞的阿亞貝奪走。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冠軍屬于知名跑者李子成,他獲得了50萬元中國馬拉松大滿貫冠軍獎金。 “國馬”地位更加穩固 擁有37年歷史的北京馬拉松,今年恰逢獲得國際田聯認證金標馬拉松賽事十周年,這也讓北京馬拉松的“國馬”地位更加穩固。從比賽路線、參與跑者的踴躍程度和國際選手表現來看,今年的北馬依舊經典。 今年北馬的起點仍在天安門廣場,3萬名選手自此出發,沿長安街向西,最終在鳥巢旁的奧林匹克大道完賽。這也是北京馬拉松的經典路線,沿途涵蓋了北京城區的新老地標。 經典賽事也吸引更多跑者報名,據北京馬拉松組委會透露,本屆北馬共有111793名跑者報名,相比去年增加了13106人,增幅達13%。不過報名跑者越多,也就意味著北馬今年中簽率創了新低,而參賽門檻也比其他賽事更高,沒有馬拉松經歷的選手不允許報名參賽。此外,組委會針對未中簽選手開通的500個公益名額更是瞬間被搶光,北馬的魅力可見一斑。 三萬跑者才是北馬主角 和37年前首屆北馬只為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86名專業參賽選手服務不同,如今的北馬服務對象,是三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草根跑者。隨著北馬日益市場化,對跑者的服務水準也越來越高。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本屆北馬全程,體驗了組委會在賽事品質、賽事服務、競賽專業性等方面的服務。如今跑北馬,已經和枯燥不沾邊。比如沿途可以聽見搖滾、流行音樂,也能看到京劇、拉拉操等團隊表演,跑者頻頻把手機拿出來拍照。 在醫療保障方面,昔日跑者呼吁的心臟起搏設備AED已是北馬標配。此外,組委會還從30公里處增大保障密度,每50米設一名醫療志愿者為選手服務。自起跑后5公里開始至40公里處,每2.5公里處設置一個補給站,并在終點設置水站、食物補給點和按摩放松區。志愿者都是拿著水杯、能量膠、香蕉遞到跑者手中,及時且貼心。賽后疏散方面,今年北馬也讓跑者感到了細心的規劃,三萬人多是手持賽前組委會發放的‘幸福一卡通’地鐵卡,順暢離開比賽現場。 此外,負責轉播本次比賽的央視體育頻道,也不再僅僅將攝像機對準第一集團的國際名將,主持人冬日娜沿途乘車采訪,將話筒伸向了比國際名將落后數小時的業余選手,傾聽普通跑者的切身感受。所以,今年的北馬,三萬業余跑者才是真正的主角。 賽道成冰雪展示舞臺 2018年恰逢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十周年、北馬作為國際田聯金標賽事十周年,今年42.195公里的賽道,自然也成了宣傳冬奧會的舞臺。 為助力冰雪運動普及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北馬組委會在起跑儀式現場特別設置了越野滑雪夏季滑輪展示活動。滑輪展示的隊伍由三部分人員組成,一部分是中國越野滑雪青年集訓隊的隊員,他們長期從事越野滑雪專業訓練;第二部分是由大眾滑輪愛好者組成,他們是通過前期開展的群眾性滑輪比賽選拔出的優秀選手;第三部分是從田徑、賽艇、皮劃艇等項目通過跨界跨項選材進入到越野滑雪項目的年輕隊員。這些滑輪選手滑行在馬拉松賽道,也讓沿途觀戰的北京市民長了見識。 北馬重獎國內高手 本屆賽事在吸引國際名將參賽方面不遺余力,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高手參加。不過北馬早過了砸錢換取國際影響力的階段,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選手貢琺從起跑后就一直處于第一集團,最終,他以2小時12分08秒獲得男子組全程馬拉松冠軍,但這一成績沒能打破此前埃塞俄比亞的托拉在2013年創造的2小時07分16秒的賽會紀錄,也未能達到組委會設立的2小時9分之內的成績指標,所以也就無緣4萬美元的最高獎金。 相比之下,李子成則成了獎金大贏家,他以2小時15分53秒獲得總成績第四名,蟬聯國內選手冠軍。這一成績甚至要比中國名將多布杰在9月初雅加達亞運會上收獲銅牌的2小時18分48秒還要快上近3分鐘。由于此前李子成在中國大滿貫排行榜上就已領先,這次北馬奪冠,讓他成為年度大滿貫冠軍,贏得50萬元最高獎金。(記者 褚鵬)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