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花草粿
2018-06-27 16:04:51??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王江江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我的家鄉在閩北建陽山區,春天里,漫山皆白,走近看,全是鮮花,桐花、金櫻子花、覆盆子花,高高低低,非常漂亮。 金櫻子花,方言叫“白花”。枝條柔軟,布滿硬刺,家庭主婦用粗鐵線做成的彎鉤采擷花瓣,背回家洗干凈,再與糯米粉相拌,撒上白砂糖,就能煎制特色美食“白花粿”。 專業摘花的人會購置皮手套,在合適的日子進山采集,賣給城鎮做粿攤販。由于“白花粿”的形狀像餅,因此有些市民稱之為“白花餅”。還有人稱其為“刺花餅”。 “石曲”是田間野菜,即鼠曲草,灰白中透著淡綠,肥嘟嘟的,采一簍子帶回家,倒進開水鍋里燙熟,置于冷水盆中漂洗,切碎剁爛。然后泡米,將其磨成漿,摻白堿,與糜狀石曲充分相拌,倒入大鍋里熬至凝固。出鍋,趁著熱乎乎的勁,揪成小團,搓圓,輕輕拍薄。事先炒熟餡菜(筍絲、豆腐干、腌芥菜、芋頭絲、豬油渣和瘦肉末等炒在一起),像包水餃那樣包進去,捏緊接縫,擺到蒸籠里,用猛火蒸,這個過程叫“做粿”,成品稱為“石曲粿”。鍋底附著一層鍋巴,口感酥脆,輕輕鏟起來,把餡菜夾在里面吃,風味最佳。田里的石曲多長幾天就會瘦身,長出黃色花蕾,只能喂兔子,或者煮熟了給豬吃。 以前,老家的人會采集野生艾葉曬干,點燃熏蚊子,香氣彌漫。后來,我才知道新鮮的艾草嫩芽也能做粿。賣粿的村嫗告訴我:“掐下艾草嫩尖,開水煮,冷水漂,反復三次,和米拌在一起磨漿制做,吃了眼睛會發亮。”哦,這就是艾粿!(甘聯露)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