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墩鄧土旺:畬山里的木偶藝人
2017-03-20 10:37:38??來源: 責任編輯:建陽新聞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鄧土旺演示提線木偶的操控) 木偶戲是由藝人操縱木偶表演故事的戲劇。木偶俗稱“傀儡”,木偶戲也稱“傀儡戲”,曾是偏僻山區(qū)群眾文化生活中唯一的亮點。上世紀90年代隨著電視的普及和人們精神生活的豐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在閩北大山里的建陽區(qū)漳墩鎮(zhèn)碓后村這個畬族聚居地卻活躍著一支別具特色的提線木偶民間表演班。 表演班子由四人組成,都是漳墩本地農(nóng)民,其中一人在后頭敲鑼打鼓,二人拉二胡、吹嗩吶,領(lǐng)頭的提線木偶藝人為漳墩鎮(zhèn)碓后村的鄧土旺老先生。老先生作為木偶操縱表演者,雙手可同時操縱4個偶人,一邊操縱一邊演說劇本。每年漳墩鎮(zhèn)當?shù)丶爸苓叺慕óT、松溪、順昌、政和等縣市各處的廟會總是提前預約,請他們前去演出助興,成為閩北一支十分活躍的提線木偶演出班。 3月12日,筆者走進漳墩鎮(zhèn)碓后村財洋橋自然村鄧土旺老人的家。65歲的的鄧土旺老先生頭發(fā)花白、精神矍鑠,剛從建甌的小松鎮(zhèn)演出回來,正在房間為木偶道具做養(yǎng)護。床上、凳子上花花綠綠的木偶色彩艷麗,惟妙惟肖。老先生告訴我們,現(xiàn)在看木偶劇的人少了,但每次演出仍有不少老年觀眾捧場。現(xiàn)在最常表演的有《薛仁貴征東》等48個劇目,擔心表演劇本失傳,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鄧老先生開始手抄劇本,歷時16年,輯錄96本。老先生小心翼翼地捧起一個武官偶人告訴我們,這些木偶道具從雕刻成型到表情刻畫、服裝鞋帽的制作都由他親手完成。人偶道具共有48個,角色分為王侯將相、文臣武官、布衣鴻儒、士農(nóng)工商等,收拾好剛好一挑,俗稱“傀儡擔”。 據(jù)了解,漳墩的提線木偶大概在清代時由南來北往的商人傳入。曾經(jīng)是十里八鄉(xiāng)臨近縣市不多的娛樂形式之一,紅極一時。鄧土旺從小酷愛木偶劇,只要聽說有木偶表演,再遠也要趕去看上一場。他十三歲開始自學木偶劇演出必備的二胡、京胡、嗩吶等樂器的演奏技巧。27歲正式拜隔壁周家村的木偶藝人涂仁貴為師,學習木偶劇表演。由于天資聰穎,又刻苦好學,僅學一年時間,就能操控木偶上臺表演。兩年后,鄧土旺自制木偶道具,獨立組班,出門表演。七、八十年代是木偶劇發(fā)展的黃金期,常常是農(nóng)歷12月出門表演,第二年二月份才歸家。 在老先生家的客廳里,老先生邊為我們表演木偶劇《狄青被擄》隨著樂器聲響起,偶人自左向右出場,邊出場老先生邊唱劇本,通過提線控制,偶人便跑、跳、轉(zhuǎn)、翻、舞活靈活現(xiàn)。老人天賦“鐵嗓”久唱不敗。生、旦、凈、末、丑五種嗓音全會。長期在閩北各地演出,老先生還能熟練應用閩北各地方言表演,對白夸張幽默,很受群眾歡迎,如今,一年仍有十幾場演出, “隨著年歲的增大,我最擔心閩北的木偶表演會在我手里失傳。”老先生這樣告訴我們。由于提線木偶現(xiàn)在主要在廟會活動時演出,演出時長短則一天,長則三天,晝夜表演,是一項兼體力與腦力的活動,十分辛苦,且整個演出班一天的酬勞在六七百元之間,收入低,表演班子不穩(wěn)定,無法吸引現(xiàn)在的年輕人學習,面臨著失傳的風險。(張敏英 錢建) (自制的木偶道具) (鄧土旺手抄木偶劇劇本) |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