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火種在建水溪畔點燃
2017-03-07 10:59:07??來源:建陽報 責任編輯:建陽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五?四運動驚雷,喚醒進步青年 五?四運動后,受進步思想影響,建陽一批進步知識分子積極尋求革命真理。1926年,童游青年陳順昌到建甌培漢中學就讀,畢業后,又考上省立福州第一高中師范部就讀。在福州第一高中師范部就讀時,陳順昌與同學周宗夷在交往過程中,接觸到進步書刊《新青年》、《向導》和《覺悟》等之后,開拓了視野,接受了新思想,不久就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與閩北籍的同學張固、朱民生、陳良英等一起參加各種革命活動。他們時常通宵達旦地編寫印制反帝反封建的傳單、標語、口號,利用破曉之時街上無行人之機,上街張貼標語、口號和傳單,呼喚民眾團結起來,推翻軍閥和一切封建惡勢力的統治。 1926年底,陳順昌以其不懼危險、積極投入革命活動的表現,由團轉黨,成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擔任了省立福州第一高中團支部干部。1927年4月3日,福州爆發了“四?三”反革命事件,國民黨反動當局大肆搜捕共產黨人、革命志士與進步青年學生。與陳順昌交往密切的張固、朱民生均被捕。陳順昌在黨組織的安排下避過此劫。9月,直屬中央領導的中共閩北臨委派遣陳順昌返回家鄉建陽,受中共崇安特別支部領導,具體負責在建陽發展黨員及中共建陽地方組織的組建工作。在漢口“七?一五”反革命事變后,中共福建臨時省委為貫徹中央 “八?七”會議精神,把革命力量迅速轉入農村繼續堅持斗爭,致力于在農村建立工農武裝,組織農民舉行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創建革命根據地。建陽同全省各地一樣,在農村燃起了革命烽火。這把火是由陳順昌首先點燃的。 1927年9月陳順昌返回建陽后,在中共崇安特支的領導下,首先利用青少年時期在童游的原有關系,秘密物色發展對象,向他們宣傳革命道理。經過宣傳發動,陳順昌將原在私塾同窗共讀的好友李莊捷、丁榮庫兩人發展為黨員,隨后,又將兩名可靠的外地工匠發展為黨員。1928年l月,在童游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建陽縣第一個地方黨組織——中共建陽支部。建陽支部隸屬中共祟安縣特支及不久后成立的中共崇安縣委的領導。 1928年秋,陳順昌按照中共崇安縣委的安排.在與崇安毗鄰的建陽將口回潭、石維下一帶一面開展發動農民組織民眾會工作,一面秘密購置槍支彈藥,組建武裝民眾隊;并在民眾會中發展黨員。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動,回潭一帶 (包括鄰近的崇安管轄的南樹下等村)20余個村莊,相繼建立了民眾組織和武裝民眾隊。這期間,崇安、建陽民眾會組織近400個,會員達5000余人,其中以石維下最為突出,全村55戶,除l戶是與崇安五夫鎮惡霸有關系之外,有54戶貧苦農民都參加了民眾會。爾后,水吉一帶建立的農民協會,會員多達1200多人。 1929年1月,為適應形勢的發展,中共建陽支部改稱為中共建陽特別支部,陳順昌任特支書記,駐地為石維下村,仍隸屬中共崇安縣委領導。(區黨史研究室供稿)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