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吃圓宵
2017-02-21 11:31:21??來源: 責任編輯:建陽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過兩天就是正月十五了,冰箱里塞得滿滿的年貨也幾乎消滅掉了,除了年糕還發現速凍那層有個塑料袋捆得很緊,打開一看原來是米漿。哪里來的米漿呢?左思右想,終于想起來了,冬至那天,孩子的爺爺自己磨好的米漿送來給我們做冬至圓(湯圓)吃的。冬至那天吃湯圓,本地人叫冬至圓。當時煮了一大碗,其余的就放進冰箱里速凍著。這下派上用場了,正好元宵節用來做元宵(湯圓)吃。 說起元宵節吃元宵,民間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遂流傳。 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元宵在南方又稱湯圓、圓子、浮圓子等。其實做元宵吃也并不難,米磨成米漿放進米袋子里用繩子捆好,米袋上面壓塊石磨,壓幾個小時后,把石磨搬開,米漿就擠壓成塊狀,再把塊狀搓成一個個小小圓圓的團子,簡單些,水燒開了接直把搓好的圓團子放進鍋里煮,愛吃甜食的,煮熟了放些砂糖就可以食用了。愛吃咸的放些廋肉、香菇、白菜去煮,味道同樣鮮美。當然,圓團子里面也可以包餡。如:豆沙、白糖、花生芝麻等。正月十五吃元宵象征家庭團團圓圓,和睦幸福,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來人”。你聽,聲聲鑼鼓迎新來,瞧!元宵節就這么熱熱鬧鬧地來到了。(徐長珠)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