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筆下的“芹溪九曲”
2017-02-14 11:26:16??來源: 責任編輯:建陽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知道武夷九曲的人不少,但知道芹溪九曲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說起“芹溪”,有人可能會想到周寧李墩鎮的芹溪、古田吉巷鄉的芹溪、清流余明鄉的芹溪……一般說來,溪只是一條小河,而對于小河一般只有南方人才稱之為“溪”,而被稱為“芹溪”之處,多是窮鄉僻壤、人煙稀少、因此名氣都不大。可是建陽區崇雒鄉的“芹溪”卻與眾不同,由于她的婉延曲折,被古人稱為“芹溪九曲”。 “芹溪九曲”是一個風景區,其主景在建陽將口和崇雒境內,在宋代,“芹溪九曲”之名遠勝于武夷九曲,是理學大師朱熹回五夫老家的必經之路(當時主要是水路)。 提起朱熹,人們一定不難想起他的《芹溪九曲棹歌》,其詩歌中群山競秀、叢林徑幽,意境深遠。此棹歌從芹口開始,逆流而上,描繪了一曲的廬峰冷月、二曲的漁歌唱晩、三曲的白云自閑、四曲的古寺門靜、五曲的喬松青翠、六曲的潭空龍去、七曲的水溪桃源、八曲的硯峰瀑布、九曲的深幽景色,展示了一幅芹溪九曲的勝景圖,同時也表現出了詩人深厚的藝朮功底。 相傳建陽崇雒鄉的芹溪硯峰在古代道教四十名山中排行三十七,是韓越真人得道升天之處。但真正令芹溪九曲揚名的卻是中國歷史上的兩大名人:一個就是前面所說的理學大師朱熹,另一個就是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宋慈是建陽童游人,他在南宋時先后擔任過三個省的提刑,用他長期破案斷案的經驗寫下了世界上第一本法醫著作《洗冤集錄》,他死后就葬在芹溪邊上的崇雒鄉昌茂坊。 由于朱熹經常往來之故,記錄下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和閑情逸事,而這些事在歷史上都有著一定的影響。朱熹筆中的“子期一去無消息”,就是指華子期在孔山硯峰處煉丹一事,而硯峰相傳是古代仙人經常聚集的地方。朱熹筆下的“六曲溪環處士家”中的處士指的是朱熹的表兄、宋代著名的隱士邱義,字子野,別號“芹溪處士”,因為經常回家過往之故,朱熹與表兄交往甚密。著名的南宋詩人葉善夫曾為邱子野這個“芹溪處士”題詠就有八首之多,史稱《芹溪八詠》。從這八首詩來看,“芹溪處士”不僅是一個隱士,還應是一個煉丹修道之人。另外,《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還有一個別號“芹溪居士”,一般而言,古代姓是祖宗遺留、名和字由長輩所取,而號一般都是自己所取,這樣看來,曹雪芹對“芹溪處士”是相當的崇拜,而對芹溪也是情有獨鐘的了! 翻開古代書籍,詠芹溪九曲的有不少,《全宋詞》趙癯齋的詞句:“有九曲栽芹,一峰橫硯,江上聽春雨”;宋代趙宰的《聲聲慢》:“芹溪上,把等閑出處,付與滄浪”;元代段克己的《臨江仙》:“相望咫尺天涯,芹溪猶有折殘麻,此心終莫展,遲汝對巖花。”這些詞對芹溪都有很深的描述。據民間傳說,古代題詠芹溪的名家詩詞當有百首之多,只是因為年代久遠又無專人收集,大多好詩詞都已失傳了! 如今,芹溪九曲的風景已被人為破壞殆盡,當你走近芹溪,是很難把眼前的芹溪九曲與當年朱子詩歌中的芹溪九曲聯系起來的,可以說現在的芹溪已不再是一條河流,更像是一條小水溝,而且面窄溝淺,再也不能泛舟了,兩岸的參天大樹、峰巒翠屏、桃源幽靜的美景早已尋不到蹤跡了!只是這里依舊百姓純樸、民風典雅,同時還傳承著一些典雅的古代文化。遺憾的是這樣的文化也像景色一樣正在一點一點地消逝著……(朱雄亮)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