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無塵
2016-11-16 10:52:42??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夜已深了,四周十分安靜,我放下手中的畫筆,挪了挪坐久了的身體,開始慢慢觀賞起自己剛完成的這幅畫來:紫灰的調子,一朵荷花傾斜在畫面中,可愛的樣子有些嫵媚。染過白粉的花瓣,顯得厚重而溫潤,在花瓣的頂端略施些胭脂,淡淡的暈染開后,顯現出白里透紅的樣子,像剛出嫁的新娘有些醉意的臉龐,嬌羞了起來。再用細細的衣紋筆勾出脈絡,就豐富耐看了。長在層層疊疊花瓣中間的花蕊,是花中最精細的部分,畫起來最要用功的地方,需十分耐心地勾出一根根須狀的雄蕊,再分染出層次之后,點上白白的須頭,花就有了精神。那如王子般被眾多的花瓣與花蕊簇擁在中間的蓮蓬,是花的重心,雖然它的造型并不復雜,但是想要畫得生動,也同樣需要耐心地深入刻畫。再經過層層暈染,小心收拾后,一朵自己覺得還算雅致的荷花就呈現在面前了。象這樣單朵的荷花,我畫了好幾幅,并給它們取了一個充滿禪意的題目--花開無塵。這即是仰慕荷花遠離泥塵的高潔,也吻合我淡然的心境。 說起畫荷花,起初,我是很怕的。記得第一次畫荷花,是在恩師江宏偉教授家中的畫室里。那時我在南藝求學,江老師的家就在學院,與我們學生宿舍是隔壁樓,我有幸是當時唯一可以每天下午都到江老師家去學畫的學生。一日,我勾了一幅荷花的白描稿,江老師看后批評道:線條不行,沒畫出荷花飽滿的質感,去寫生吧,一星期之后再來見我。于是,我帶上畫具來到南藝邊上的古林公園,開始師造化起來。在十分復雜而鮮活的大自然面前,既要認真細致的深入觀察,又要思考如何組織與取舍,并用線描的語言生動的表達出來。此時才領悟老師的用意,只有通過寫生才能解決我所面臨的問題。 南藝畢業之后,雖然畫了幾幅荷花題材的作品,但都不理想,感覺這個題材不好畫,畫的人也多,自己很難走出來,漸漸的也就不想去碰它了。 數年后的某日,當時還素未謀面的沈益群打電話給我,說省美術出版社要出一本專門畫荷花的集子,問我是否愿意畫幾幅。作為基層美術工作者,我不想失去這個機會,就答應了。當時,在建陽城市周邊種有不少荷花,為我寫生提供了許多方便,也是從那時起,我才真正的與荷花結下了不解之緣。 十幾年來,為了深入了解荷花,畫好荷花,每年都會數次到荷塘收集創作素材。當春天到來時,荷塘上就會有幾片小小的荷葉探出水面,快樂的舒展著自己的小嫩葉。有的葉片還卷著,似乎是初來乍到,還有些緊張,怯生生的樣子,十分招人喜愛;到了夏天,荷塘已是一片繁華,碩大的荷葉密密匝匝,無數粉紅色的花朵如少女般可愛的笑臉,在團團綠色中爭奇斗艷;秋日里,昔日盛開的花朵已不見蹤影,荷葉的綠也已退去,換上了生褐的戎裝,歪斜而扭曲著的身子,象個不屈的戰士。被摘去蓮蓬的枯枝如同一根根長矛, 直直地挺著。那迎著西風而高高揚起的枯荷,又好象是一面面千瘡百孔的戰旗,悲壯的場面就象是這里剛經歷過一場慘烈的戰斗;冬天的荷塘是平靜的,曾經的羞澀、繁華與悲壯都不見了,靜靜的水面上似乎什么也沒有發生過。就這樣,每次到荷塘都會有新的發現與收獲,讓我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在創作中探尋著自己的繪畫語言。 此時,伴著深夜中的徐徐清風,我突然明白,為什么當初會覺得荷花很不好畫,而不想去畫它,是因為那時的我修為不夠,對荷花的認識比較膚淺。當我挽起褲腳,踏入泥塘,用整個身心去感受荷的氣息,欣賞荷的芬芳與美麗,仰慕它生于淤泥卻清雅高潔,不染污濁之氣時,才能從心底里長出一朵無塵的花來。(顏成彪)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