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名繡“亂針繡”瀕臨失傳
2016-09-27 09:11:34??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新華社合肥9月25日專電(記者 劉美子)流暢細膩的線條、層次分明的色彩、呼之欲出的畫面,眼前一幅幅栩栩如生、宛若油畫般的繡品,正是被譽為當今中國第五大名繡的“亂針繡”。日前的第十屆中國(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上,來自江蘇揚州寶應縣的亂針刺繡吸引了許多觀眾駐足,卻面臨瀕臨失傳的困境。 亂針繡源于蘇繡又超越蘇繡,自成一格,是1930年由刺繡家楊守玉創造,發源重慶璧山,針法融合了中國傳統刺繡技藝和西洋藝術特色,將畫理與繡理結合,以針法的亂而不雜,密而不堆,繡出來的作品,遠觀如油畫般細膩,也被譽為“針尖上的油畫”。 由于制作工藝復雜,價格昂貴,繼承人缺乏,亂針繡繡品在市場上也難覓蹤跡。本屆文博會上,來自江蘇寶應縣祝萍亂針刺繡藝術中心的亂針繡傳承人湯祝萍攜眾多多繡娘,帶來不少亂針繡精品,展示亂針繡魅力。 正在表演繡工的許霞已有20年繡齡,是祝萍亂針刺繡藝術中心的繡娘。“在做繡娘之前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有些繪畫的功底,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亂針繡,覺得很喜歡,就成了一名專職繡娘。”許霞向記者介紹,亂針繡是以針代筆,以線代色,制作前要先畫好素描稿和色彩稿,因此要求制作者有繪畫的基礎知識。制作過程也比一般刺繡要復雜得多,創作周期漫長,一幅普通的人像繡品工期就達三個多月,有的精品更是花費近一年的時間來完成。 本次文博會參展的重頭戲、亂針繡品《與但丁討論神曲》就是湯祝萍的得意作品,是以我國油畫家戴都都、李鐵子、張安君的油畫作品《與但丁討論神曲》為范本進行的二次創作。整幅繡作中刻畫了古今中外超過100位著名人物的形象,繡法精美絕倫,堪稱精品中的精品。 許霞說,雖然亂針繡繡品受人喜愛,但是這一技法已面臨失傳。“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會來學我們亂針繡了,一是年輕人對這些傳統技藝和傳統文化知之甚少,認為沒有前途;二是做繡工太費眼睛,時間長了對腰也很不好,有時甚至一年都招不到新人。”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