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后張作霖父子曾分錢給溥儀
2016-09-21 10:57:42??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你所不知道的溥儀》 ◎作者:賈英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6年6月出版 末代皇帝溥儀的人生脈絡眾所周知,但諸多細節卻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溥儀生前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背后故事?哪些故事更接近歷史真相?晚清研究專家賈英華歷時三十年采訪三百多位溥儀身邊人,挖掘溥儀一生人所罕知的背后故事,揭示晚清宮廷聞所未聞的歷史細節,于本書首次披露諸多珍貴照片及文物,讓你換個角度看溥儀。 溥儀之所以根本沒翻臉,因為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早年有恩于他 溥儀聽了張作霖的話,為什么始終沒敢吭聲?因為貼身跟隨在溥儀旁邊的日本便衣警察就站在汽車邊上,張作霖所說的話,一句不落,都被他聽到了。 這天夜間,張作霖派出一群衛兵,分乘幾輛汽車,一直把溥儀送到日本租界邊上。豈料,第二天,日本駐津總領事有田八郎就向溥儀鄭重表示,對于陛下去“中國地”會見張作霖極為不滿,甚至還威脅說:“如果陛下再到中國的地方,日本人無法再盡保護之責。” 溥儀害怕至極,只好向日本人道歉。據說,他一連幾天都沒睡好。 1926年陽春四月,溥儀由于溥杰的引見,在張園第一次見到了張學良。這一年溥儀二十一歲,張學良比他大五歲。二人初次見面只是認識一下而已,對于這位英俊的少帥,溥儀的印象出奇好。溥儀的真正想法和溥杰一樣,也想借助奉軍的力量,實現復辟大清之夢。 張學良在晚年曾回憶說:“在天津的時候,我初次跟溥儀相識,后來交往挺熟。”張學良與溥儀不同,他受過歐式教育,在他看來,溥儀應該脫離周圍那些遺老遺少,適應世界潮流,不應再夢想復辟大清王朝了。二人在天津的一家西餐館偶然邂逅。張學良見到溥儀,跟他父親張作霖不一樣,并不以皇上相稱:“如果依我看,你如果愿意當一位普通平民,就到南開大學去好好讀書,若你不愿意,那我勸你到國外去讀書,無論是英國或歐洲哪個地方都可以嘛。你過去是皇帝,如果留學歸來,民主選舉國家大總統,備不住能選上呢。可如果一心就想當皇帝,我看你這腦袋可有點兒懸啦……” 溥儀之所以根本沒翻臉,因為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早年有恩于他。大清滅亡之后,溥儀在東北一帶仍然有祖傳的皇家土地。張氏父子親手把這些田產變賣掉,結果變賣出了上百萬現金,由東北政權分成一半,其余的全交給了溥儀。 這使前途渺茫的溥儀感恩不盡。因為他早已不是皇帝了,一分錢不給他,他也無話可說。臨別,張學良對溥儀說:“我是真心對你好,聽人勸吃飽飯,你可要聽我勸……” 然而,溥儀雖然沒翻臉,實際卻一句也沒聽進去。 溥儀從張園搬往靜園,其實是一個重要的信號。最初,溥儀想打這兒出國留學,哪知在天津一待就是七年,而這里居然成了他投靠日本人的一塊跳板。 至今溥儀在天津尚有一個未解之謎。那就是靜園發生的任何事,日本人都了如指掌。 據了解,溥儀身邊的鄭孝胥、羅振玉以及榮源和潤良父子,經常瞞著溥儀頻頻出入“三野”特務機關。要知道,這幾個人物可都是溥儀的心腹之人。“三野”雖然只是隱藏在一個普通的綠色小門內,卻是一個專門針對溥儀所設的日本特務機關。 關于榮源和潤良父子經常出入“三野”特務機關之事,李文達先生曾將此記述到一本關于溥儀的畫傳中,而引起了異議。 前些年,榮源之子國舅潤麒曾當面向李文達提出過意見,認為不宜寫入此書中。李文達則認為應當尊重并承認歷史,不應回避。潤麒和李文達在生前都曾經分別向我述說過此事。李文達曾明確指出:溥儀的岳父榮源,確是“三野”的常客。 以目前所掌握的歷史資料來看,毫無疑問,溥儀的一舉一動,全部在日本人的視野之內。連溥儀的岳父和小舅子,都時常在“三野”特務機關內噴云吐霧抽大煙,如此看來,靜園內還能有什么秘密瞞得過日本人呢?在這一明爭暗斗過程中,有一則外人所罕知的事件正悄悄拉開帷幕。(連載三十三)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