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雙搶
2016-08-29 15:44:49??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歲月如歌,掐指一算,我告別農村“雙搶”之苦,已有三十多年了,但當年在家鄉農村“雙搶”的辛苦與場景,依然清晰。 我的家鄉在建陽的一個小山村,離建陽城有十幾公里,一條國道穿村而過,公路兩旁分布著廣袤的田野,那里的土壤肥沃,水源充沛。因此,是塊盛產稻谷的良田。 所謂“雙搶”,就是“搶收早稻,搶插晚稻”,時間是非常緊的。種稻經驗豐富的老農是非常重視,如果搶收慢了,就必然影響到搶種,而搶種遲了,勢必影響到晚稻的收成,也就影響到農民一家子的生活。所以,農村人是全家人卯足勁大干一場的,全家老少全上陣。 我查閱了有關資料,在中國南方的許多個省份,農村的“雙搶”都一樣,所經歷的那段時間大抵都相同。這一農事活動大約在陽歷7月中下旬,最遲到8月上旬,延續20來天。這正是我國南方鄉村最潮濕悶熱的時節,曾有人形容“如果一個人能吃得下‘雙搶’一番苦,那么他的一生就沒有什么苦難能難倒他了”,此話不無道理。 家鄉的雙搶大約是在陽歷的7月初就開始了,而我們這些農家孩子也放暑假了,正是加入雙搶的好時節。 從我上小學開始,每年都要重復這一繁重的體力勞動。放假的第二天,就跟隨家里的大人下田了。先割稻谷還要擺放得平整,一排排,好讓哥哥和父親用打谷機把稻谷打進機倉里。我們年紀小,力氣也小,就做傳遞手,一身泥巴一身汗,頂著炎炎烈日,那滋味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 收割完一丘又一丘,只有到正中午時分,人們已無法忍受烈日的毒辣,才會收工回家吃午飯。 把打下的谷子搬回家,倒在自家的曬谷坪的谷席上,有時勞累的母親來不及,我們還要幫忙把谷子攤好晾曬,才能匆匆回家吃午飯。 午睡也是匆匆的,大約下午2點又要出工了。那田水經過烈日暴曬后,溫度會燙腳,但沒辦法,只好和著長衣長褲下田,繼續收割。 每一個雙搶日,是那么漫長,似乎每一分鐘都不能忍受,但又必須忍受下來,我只好在心中默默地把一塊塊待收割的稻田和待插秧的水田,一點點分割成十幾個單元,一個接著一個單元收拾。干完一個單元,那么意味著離收工又近了一步,如此步步“蠶食”,才能堅持到天黑回家。 稻谷收割完了,就要趕快搶種。把稻草經過滾筒壓進水田,再用牛滾整平,就可以插秧了。 拔秧大都是晚上進行的,這時節涼風習習,月光皎潔,家人把拔好的秧苗用竹簸箕裝好,放在屋檐下,第二天一早就爬起來,先搶插一大半,再回來吃早飯。 這樣,一來插下去的秧苗不會被太陽曬死,二來早晨插秧也不會太熱,好受一些。 那時的情形,不要說對今天城市的孩子,即使對老家鄉村的孩子們,說起“雙搶”,恐怕也像白發說玄宗了。因為這樣“雙搶”已離他們太遙遠了,家鄉現在已把稻田改成蔬菜基地了,許多年輕人大都遠離故土到城市打工去了。 后來讀書,就離開了家鄉,離開了縣城,到省城工作。 隨著時間的流逝,昔日刻骨銘心的勞累之苦日復一日地沖淡,留下的總是美好的回憶,甚至成了我們這一代人向別人“炫耀”吃苦耐勞的資本。 今天,我再憶起“雙搶”,苦累之感已遠去,當年在盛夏故鄉蟬鳴鳥叫中的勞作,似乎還有些許的詩情畫意。 如今,生活工作在一個中等城市里,難免也會辛苦,孤獨,寂寞,難免也會遇到挫折或不如意……我就會想,世間哪還有比農村“雙搶”更難更苦的事情?那些年“雙搶”都能熬過來了,還有什么不能挺過去的呢?! “陽光總在風雨后,挺住就是一切。”當我讀到這樣的名句時,立刻想起了當年的“雙搶”,搶收搶種,不就是一丘丘,一行行地完成嗎?只要挺住,總有收工上岸的那一刻。 應該要好好地感謝年輕時經歷過那段“雙搶”歲月,它成了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成熟懂得珍惜,也豐盈了我的人生。(陳謀安)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