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古建陽(171) 建陽史上最大的一次水災(zāi)
2016-08-09 10:00:35??來源:建陽新聞網(wǎng) 責(zé)任編輯:李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據(jù)《縣志》記載:明永樂十四年(14l6)七月十六日夜,大水。合縣漂流,城內(nèi)外三坊官房民舍,漂流幾盡。《縣志》編纂者用“舟入市中,官房民舍,漂流幾盡”,“田多蕩壞”、“災(zāi)民無數(shù)”,形容這場災(zāi)難。究竟多少房屋倒塌,多少田地沖毀,多少人家受災(zāi),無具體數(shù)字。 在這場大洪災(zāi)中,朝天橋(水南橋)、童游橋、瀛州橋三橋同時(shí)被洪水沖毀。沖毀的還有水東浮橋、考亭滄洲橋等,有些橋連橋墩都不見蹤影。 “平地水高數(shù)丈”,座落在縣坊南門街之北的縣衙門,洪水淹沒譙樓,譙樓上大匾“建陽縣”三字為朱熹手書,被大水蕩去。 臨溪的考亭書院,被大水淹沒.主體建筑全部倒塌。附近的萬壽宮未能幸免,沖得只剩下一片空蕩蕩的宅基。洪武年間剛修葺一新的童游縣儒學(xué),是當(dāng)時(shí)縣中首屈一指的建筑群,大水蕩后僅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大成殿。 “大水沖倒龍王廟”,縣治南隅的江河廟,是主管九江八河之神,也被大水沖毀。“與城同不朽”的城隍廟,也在這場大水中沖得蕩然無存。泥塑的“城隍爺”癱化水中,木雕的城隍爺隨波逐流,漂無蹤影。明代縣坊廟宇建筑堅(jiān)固,如縣治東隅庇民王廟、南門三圣廟、東門三圣廟、童游護(hù)國教寺等,在兇猛的洪水沖擊下,均連梁帶柱被卷走。 麻陽溪沿線都有受災(zāi)的記錄:麻沙武陵橋、莒口太平橋、馬伏云莊書院,甚至麻陽溪源頭之一嘉禾里(黃坑)廣賢寺,也在毀于永樂丙申大洪水。(劉 建) |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