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記憶
2016-08-02 10:50:05??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俊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夏季是高考發榜季,街頭巷尾聽到的話題都跟高考有關。撩起我對當年高考的記憶,產生寫篇有關自已高考短文的沖動。我決定要考大學距今年剛好三十八年,小時候讀毛主席詩詞:“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覺得老人家好夸張,今天品味,感到說得太對了,三十八年前的事,就在眼前。 三十八年前,我決定參加高考。那時候能考上大學,比古人考科舉還劃算,古人科舉高中,不一定能吃皇糧。我那個年代,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就可“農軌非”,吃供應糧,還可享受全額報銷的公費醫療,畢業后國家包分配,當干部、拿固定工資。當年我認為考大學是我跳出農門的唯一機會,當然也可以考中專,跳出農門更快捷,問題是中專是考理科知識,由于就讀農村中學,學習不系統,數、理、化知識臨時抱佛腳根本啃不動,中專都考不上。所以我常說,我是中專都考不上才去考大學的,這是真心話,不是矯情。中專學制兩年,短、平、快當干部,而且是公社干部,我當年最羨慕公社干部,能接觸到的也是公社干部。中專招生也多,當年福建省大學本科文科招生不超過千名,僅廈大、師大、農大招文科生。我當年報考廈大是因為廈大在福建省每個文科專業都招二、三十人,外省重點大學每個文科專業僅招二、三人。 三十八年前,我決定參加高考,是我有一定語文功底。當年我家住在公社養豬場,場里訂兩份報紙,《人民日報》和《福建日報》,那時沒《閩北日報》,更沒有《建陽報》。報紙基本是幫我訂的,其他人不看報。我從小喜歡看書看報,能到手的,有文字的東西我至少讀三遍,可謂惜字如金,不認識的字就查字典。高中畢業時我翻破了三本《新華字典》,能熟練掌握三千個左右的漢字。剛恢復高考的特殊年代,有這樣的基礎,考上大學文科一點問題都沒有,那時的人們都不愛讀書,考大學也可免試英語。放現在就行不通了,英語一年時間是沒辦法突擊的,數學當年也僅占100分,與、政、史、地一樣讓我這個數學很差的考生占了便宜。不管怎么說,做為一個中國人,青少年時代多認幾個漢字總有好處。讀書不一定都有用,但肯定不會沒用,所以我工作后在一鄉鎮分管教育,動員溜生時,我總是苦口婆心,實在讀不進去數、理、化,就多認識幾個中國字,等你長大了,懂事了,你就用得上。生活、工作中不需要高深的自然科學知識,但你如果學生時代能熟練掌握三千個左右的漢字,你肯定不會“書到用時方恨少”。 三十八年前,我決定參加高考。我的老校長吿訴我:只要能熟練掌握五本高考大綱,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學。我翻了翻大綱,除數學外,其它都不難,但也不太容易。考生太多,當年每個鄉鎮中學都有高中,甚至很多大村也辦高中,還有天上星星一樣多的往屆生也來參考,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知識量很大,一年時間,五本厚厚的書,有些內容看不懂,要聽老師講課,向老師請教。感謝萬能的老校長,他每天把我們幾個文科尖子生集中在他的辦公室,可以監督我們學習,畢竟十幾歲的孩子都貪玩,還可隨時答疑解惑。我的學習方法是:每天早上四點起床,把讀過的書過電影一樣過一遍,記不住的知識點拿起書本再次溫習,直到記住為止;晩飯后到晚自習這段空檔時間找學習好的同學來相互提問,增加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每天晚上沒到十二點不能睡覺,累了、困了肯定沒有紅牛喝,只能用冷水洗臉提神。雖然只有一年時間讀書迎考,幾十年都會做惡夢考大學,而且都考不及格。大學畢業后,凡要閉卷考考試我都不敢參加,這也許是高考落下的心理疾病。要想考上大學死記硬背知識點沒用,還要融會貫通,知識才能用得上。我一中學同學,考四年大學都沒考上,比如他記住首都是北京,但考試時考北京是什么,他答案一大堆,就是不知道答北京是首都,當然考不好。 為了圓大學夢我頭懸梁、錐刺骨,起得比星星早,睡得比月亮遲,埋頭苦讀,終于以全縣文科前三的佳績考入廈門大學。一年的苦讀能圓大學夢,可以說追夢的路不太遠。現在的孩子圓大學夢,根本就不用頭懸梁、錐刺骨啦,只要上課能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考上大學一點問題都沒有,這是我女兒的經驗,她高中三年,從來不開夜車,一樣考上985名校。現在的孩子幸福多了,只要認真讀書都能考上大學。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