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竹影鐘聲
2016-07-12 11:05:40??來源:建陽新聞網(wǎng) 責(zé)任編輯:王俊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如是寺 崇雒蓮源山,山高林密,峰巒深秀,山勢巍峨。上山之路,彎曲盤旋,車轍很深。高大喬木,挺拔翠竹,蓊蓊郁郁,綠得奢侈。深山之中,蟬唱鳥鳴。細泉涓涓之側(cè),樹木幽然之處,古寺依山而立,名“如是”。 如是寺,曾經(jīng)晨鐘暮鼓,法門大開,香火之盛,甲于閩中。 寺廟建于唐代咸通年間(860—873),原名崇福寺。元至正十九年(1359)重建后,更名為如是教寺。因為,它供奉的是“如是老佛”。 如是老佛,即宋紹興元年來蓮源山的暨存真。至今,水吉一帶還流傳著他的許多故事,“甌寧暨存真,人有疾病,飲以法水立愈”,遇干旱,能呼雨;遇災(zāi)澇,能呼晴。暨公是以能為民呼風(fēng)喚雨、除去痼疾沉疴的神醫(yī)受到后人的供奉。 《建甌縣志》載:“宋,如是庵,暨公名存真,水吉人”,“性喜耕耘,紹興辛亥(1131)往蓮源深谷中”。暨公喜歡砍柴種田,以山路為車為舟,游走四方,為民除害,聲名百里。他在宋紹興辛亥年來到蓮源山,壬申年(1152)坐化,在蓮源山二十一年。相傳,暨公坐化于崇福院,十天不壞,人們用香泥塑了他的肉身,供奉在大殿里。因他曾在崇福院歇腳的“單票”上寫“如是”二字,于是后人建廟宇供奉他時就以“如是老佛”相稱了。 關(guān)于暨公老佛的民間傳說很多:蓮源山曾經(jīng)出了一只蛇妖,能幻化人形,淫人妻女。鄉(xiāng)民祈禱暨公老佛施法術(shù),除了蛇妖,將它降為無毒泥蛇。方圓百里百姓有疾,暨公以山間百草和清泉為藥,為民除疾。宋孝宗敕封暨公“定應(yīng)通覺大師”,元順皇帝敕封暨公“定應(yīng)通覺惠昭善濟大師,如是老佛暨公菩薩”,道光皇帝敕封并親書“澤被萬民”,以旌表其濟世救民、流芳于世的善舉勝德。 白云蒼狗,滄海桑田。如是寺蕭衰幾廢,興建幾起。明萬歷六年(1578)院毀,九年重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募修,清乾隆、道光年間重建,光緒二十二年(1896)再修……2008年,如是寺又毀于燭火,后由現(xiàn)在的主持釋澤喜法師募善款重建。 曾經(jīng)容顏斑駁的如是寺,如今,殿宇生輝,重?zé)ü馊A。 如是祖殿座西北朝東南,廟門白墻紅瓦,兩邊各有一尊半蹲的石獅。廟宇重檐三層,脊背起翹,在青山的襯托之下格外莊嚴肅穆。廟宇內(nèi)頂為圓錐狀藻井,布滿裝飾性斗拱。大殿正中上方有道光十年書寫的“澤被萬民”橫匾,中間天井上方有敕建“如是祖殿”豎匾。門首有聯(lián)二副,一陽一陰。柱子上是凸起的陽聯(lián)“蓮源山明水凈,如是竹影鐘聲”。門旁一聯(lián)為凹下的陰聯(lián)“天竺峰夕照寶蓮座,唐迄今名谷顯遺跡”。橫批為“如是現(xiàn)光”。重修后,柱子上聯(lián)改為“蓮源風(fēng)景水長流,如是鐘鼓響明生”。據(jù)說,以前蓮源山晚鐘敲響,能遠播諸峰。回首再看看來的路和那濃郁的樹,吐納山中新鮮氣息,果然“山明水凈”,心中頓感澄澈。 如是祖殿旁,有大雄寶殿。殿門有一聯(lián),上曰“大慈念一切”,下曰“慧光炤十方”,橫批“笑口常開”。這是今人對暨公老佛大慈情懷的評價與敬仰,是對現(xiàn)今生活平靜安寧的祈禱與向往。兩殿之前,有一座六角五層佛塔。塔上繪有青松、明月、清泉、翔鳥圖案。佛塔的兩旁是香燭架,人們在此點香燭,以恭敬之心禮敬暨公老佛和蒼天厚土。 斯山斯寺,竹影鐘聲,香煙繚繞,有佛慈悲。 無論是流離于鄉(xiāng)野,還是恭立于廟堂,兼善天下,都是歷代士人汲汲所求。暨公老佛,有無邊法力和慈悲情懷普濟眾生,是建陽本土供奉的最成功的神祗之一。他的成功在于治病救人,庇佑百姓。濟世救人是宗教的根本,他是天地賜予的神祗,是拯救苦難的使者,在一方民眾的宗教信仰里,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他雖是區(qū)域性的神佛,但已是一種文化底蘊和鄉(xiāng)土精神,承載著歷史的積淀。這樣的神佛,驅(qū)瘟賜福,度無邊眾生,保一方民眾,也闡釋了“佛即是人,人即是佛”的思想之真諦,是值得供奉的。 所有深奧的道理,所有精神的膜拜,在此升華為一種境界——蓮源山,陽光溫暖,竹木光華,這是一個芬芳世界。它交織著一場對暨公老佛的虔誠禮贊,那裊裊升騰的人間的煙火祈禱的神界的靈光輝映和現(xiàn)世的寧靜與安穩(wěn)。 我曾經(jīng)在邵武的福山,也看到過“如是”二字。走上福山通幽之徑,不久,見翼然之亭,亭旁山坡上的閣樓,叫做“如是居”。“如是”的后加了一個“居”字,也許是在追求一種更平和更接近世俗生活的精神境地吧。 抬頭望,天高云淡。風(fēng),從山谷下黃綠相間的稻田里吹上來。寺廟,那白墻那紅瓦在青山的掩映之下,在淡淡的陽光之下,格外清寂。寺廟旁,竹影婆娑,綠意連綿。有許多高大的楓香樹間雜在竿竿翠竹之間,陽光透過竹葉樹葉,灑下斑斑駁駁的影子。偶爾飄下一些落葉,飛舞著給幽靜的山間一點詩意。 這時,手機響起,是遠方好友的問候,我告訴在家鄉(xiāng)如是寺。結(jié)束談話,幾秒鐘后,是好友的短信: “牽掛無言,惦念無聲;陽光普照,一身平安。如是”。我,內(nèi)心溫暖。 “萬籟此俱寂,惟馀鐘磬音”,詩句在山間縹緲。此刻的我,望著“如是現(xiàn)光”的牌匾,望著裊裊升騰的青煙,望著如是寺周圍的參差煙樹,身心俱靜。細聽天籟,無聲。唯有廟宇里的木魚敲響,經(jīng)聲和著大殿音箱里傳來磬鈸和諧的梵音。 ?——梵聲清越,境若天外。 蓮源山明水凈,如是竹影鐘聲。 (陳芩) |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