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古建陽(159) 書林朱美初《六祖壇經》
2016-05-10 08:59:40??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在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國家圖書館廣場,矗立著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有東方“三圣人”:孔子、老子和惠能。惠能世稱禪宗六祖,有《六祖壇經》傳世。書林朱美初刊刻惠能《六祖壇經》,為佛教禪宗重要經典。使這部佛教禪宗重要經典更為廣泛的流傳渠道。 禪宗系中國漢傳佛教主導宗派,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始于菩提達摩,盛于六祖惠能。惠能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惠能《六祖壇經》,亦稱《壇經》,包含著的人生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給人以有益的啟迪,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惠能(638-713年),俗姓盧,傳說生于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唐中宗追謚大鑒禪師,之后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統領其它教派。 惠能《六祖壇經》為佛教禪宗最重要的典籍。最早有敦煌手抄本等11種手抄傳本。崇禎六年(1633年)建陽書林朱美初刊刻的惠能《六祖壇經》,傳為慧能口述,弟子法海集記本,使這部佛教禪宗重要經典廣為流傳。 六祖慧能有著名偈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樹,在印度叫畢婆羅樹,極為普通,就像我們的楊柳、梧桐。此禪詩告知人們要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經中說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執著于空! “菩提”不“菩提”,不在于樹,更不在于什么樹,而在于你自己有沒有一顆菩提之心。若只迷信于外在的物相,縱然是坐于菩提樹下,也是無用的 六祖慧能有五位傳人,印證了達摩祖師“一花開五葉”的預言。其中與建陽密切關聯的是二傳弟子馬祖道一。馬祖道一禪師是建陽莒口佛跡嶺圣跡寺的開山主持。傳說道一禪師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在寺下山腳巖石上,至今還留有一個一尺多長的大腳印,傳為馬祖道一禪師的圣跡,圣跡寺也因此得名。馬祖道一繼承慧能衣缽,提出“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等。“即心即佛”是說不須向面外求佛,你的自心即是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禪宗講究相信自己,每個人都有佛性,通俗些說,“人人皆可為堯舜”,這無疑有積極意義。(劉 建)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