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潭城--我區打造安全生態水系造福于民
2016-03-09 23:40:36??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綠水潭城 --我區打造安全生態水系造福于民 陽春三月,從上海返鄉的劉建軍帶著一家人在城區崇陽北路的木棧道上散步,望著清清的崇陽河水緩緩流暢,美不勝收。不禁感慨:"還是家鄉好呀,山青水綠,空氣清新。" 在北方大面積遭受霧霾侵襲時,"綠色"一詞早已融入到建陽建設發展的大局里。"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綠色建陽"一直是建陽發展的主基調。新春伊始,區水利局全力以赴投入安全生態水系項目建設中,開足馬力忙工程,力爭新年開好局。 優化水質 河水清清 2015 年12月,我區啟動了崇陽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試點項目,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結合起來,建造"河暢、水清、岸綠、安全、生態"的河流,提升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打造綠水潭城,造福全區百姓。 "安全生態水系的核心是追求生態。"區水利局局長謝柏齡介紹,過去,我們常常使用工程的方式開展單純的水利建設,往往會忽略河流的整體環境和植被的生存空間,對河流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和影響,現在安全生態水系是將"生態"緊緊融入到水利項目建設中,就是用"生態"的方式來治水,將從"硬工程"轉化成"軟自然"。 安全生態水系項目無疑是解決建陽水問題的一把利劍,能夠提升城市景觀品味,打造宜居生動的濱水空間。 兩個月來,站在崇陽溪和麻陽溪的兩岸,每天都可以看到挖掘機不停地將沉積在河道里的泥沙搬運到河岸邊,垃圾運走了,肥沃的淤泥平整到新砌的河堤圍 中,祛滯化淤,使河水水質達到水功能區保護標準,通過生態的改造,為生物提供多樣性生境,讓河流恢復生命、流域恢復生機。 "我們通過使用管網收集污水到陰井,再匯集到城市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達標后再排放,防止河水被污染變濁。經過兩個多月的截污、清理等整治手段,我們清運了2000立方米的河道垃圾、修復了16377平方米的灘地植被,并準備在開春后種植豐富的水生植物等方式,恢復灘地生物多樣性,改善和凈化水質。"安全生態水系施工單位負責人林財明說。 攔住洪魔 百姓安居 建陽的水文情勢一直比較復雜,有的水段場地狹長,河岸植被雜亂,兩岸多數較陡,斷面多呈"V"字形,源短流激,集流時間短,在雨季暴雨時容易形成洪災,每年建陽都要遭受洪澇災害威脅。 截彎取直、平整溝渠化的河道……過去的這些建設方式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洪水如果來了,無法分流,河道往往更容易被洪水沖垮,遭受洪水侵襲。 "安全生態水系不僅能恢復河流的生態,還具有防洪的作用,保障城市居民的安全。此次實施的總投資5200萬元的安全生態水系項目,包含12公里水域,將采取改良河床、恢復河灘、修復河床等一系列措施使河水流通順暢,用拋石、石籠等生態護岸形式,坡面采用三維植物網進行生態護坡,來實現防洪的功能。"區水利局農水股股長鄧志強說。 2015年建成的全長1.838公里的油源溪防洪堤工程有效解決了崇陽溪水上漲形成的河水倒灌問題,大大提高童游片區的排澇能力,保護人口近5萬多人,農田0.2萬畝,為建陽人民增添了一道安全保護屏障。 安全生態水系也在防洪上下了大力氣。 石籠堤角能夠保持水土,順暢的河水可以加強水循環流動,改造后,將恢復河流生態環境,重塑健康自然的彎曲河岸線,營造自然深潭淺灘和泛洪漫灘,加強防洪能力。 "在防洪的基礎上,我們還將在50600平方米的河岸兩旁進行親水景觀設計,通過疏浚實現河暢,截污保持水清,美化打造岸綠,防洪筑就安全,保留恢復生態,每個目標我們都有具體的針對性措施來實現,通過河道整治、親水步道、親水生態景觀設計、混凝土和市政管道預埋等建設項目,構建人水和諧、濱水宜居的生態水系循環系統,將建陽打造成宜居的綠水潭城。"謝柏齡說道。 留住鄉愁 造福于民 綠樹,草地,陽光,游魚,記憶里的崇陽溪總是這樣美,隨著安全生態水系項目,曾經在記憶里的消逝畫面又慢慢回來了。 現在,在城區的崇陽溪畔浣衣洗菜,到淺灘撿螺摸魚,河水碧綠連天,流水潺潺蜿蜒曲折,岸邊樹林的倒影叢叢,水鳥在河面翩翩起舞。 在城區的麻陽溪畔,寒冷的冬日,還能看到冬泳愛好者們,正在清澈的河水中劈波斬浪,那留住心底的那份鄉愁又慢慢浸潤開來。 建陽安全生態水系的建設不僅完善城市設施,提升城市品味,滿足居民休閑娛樂、運動健身、旅游觀光、生態教育、低碳出行等多方面需求,而且可以保護和優化城市生態系統,具有生態、社會、經濟、文化功能,讓百姓在現代化城市里,有地方可以去,有地方可以游玩,有地方可以運動,有地方可以休閑……與家人、朋友、孩童在河濱小徑漫步,在親水景觀臺上欣賞風景,傾聽水流淌淌的聲音,感受清風拂面之感,到河畔草坪去曬曬太陽,在小碼頭乘船垂釣,在城市中開展綠色之旅、生態之旅,一個宜居的綠水潭城將呈現在我們眼前。(鄧雪 王柳珍)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