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味古韻古村落 探訪明清時期古村建陽莒口渾頭林
2016-03-09 23:27:51??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渾頭林古民居村巷 位于建陽區莒口鎮的渾頭林有這樣一座傳統的古村落,清澈的溪水繞村緩緩流過,青翠的樹木郁郁蔥蔥地連成一片,路上隨處可見"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的場景……渾頭林不僅是建陽美麗鄉村,而且還是省傳統古村落。整個村莊保留了五十余家古民居,在這里,你可以體驗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 昨日,筆者走近渾頭林,發現這個建于明清時期的古村,建筑風格帶有很強的"防御思想"。整個村莊就像一座城堡,由青石堆砌成的高墻將整個村莊緊緊包圍著,想要進入村莊必須得從高墻下的四個門進入。這四個門按方向命名,分別是東門(又稱景德門)、西門、南門、北門。而在村口,刻有"景德"弧形的圓門靜靜屹立著,雖歷經幾百年,村門已被青苔布滿,但卻依然保存完好,好似一直在守護著這里的村民。據記載,渾頭林在當時可能是賴氏宗族居住之所,因此整個村莊的建造方式都是依據家族的需求而建,以此來抵御土匪山賊等外敵的侵犯。 走進村里,筆者發現每經過一戶人家大門外的地面上都能看到一塊用石塊拼出的"八仙桌"。這個"八仙桌"的形狀其實就是村民以前家里的飯桌。為什么把飯桌用這樣的方式"放在"門外呢?據村里的老人介紹,在很多年以前,渾頭林里有一個姓賴的大財主年過半百卻生不出兒子。最后生了個兒子"賴星星",據說是由廟里的化錢爐投胎的。賴星星在五里外的學堂念了三年書,不但字不會寫,文章不會讀,連上學的路也不認識。為了讓兒子能夠獨自上學,賴財主雇人開采石頭,打鑿成大小一樣,四四方方的石塊從賴家大門口鋪起,一塊連著一塊,一直鋪到學堂門口。賴星星看到石頭鋪成的"八仙桌"就會想到家里的飯桌,也能沿著這條獨特的路走回家。另外,八仙桌還帶著"家家有飯桌,家家有飯吃"這樣吉祥的寓意,很受村民的喜愛。 從"八仙桌"經過走進院子,房屋的正門口中央鋪有一塊"正門石"。這讓筆者想到,那戶人家的主人站在正門石旁,用手比著一個"請"的動作,讓貴客站在正門石,緩緩地踩上臺階,從正門而入的莊重感。 石墻上的雕花,露天的天井,門窗上鏤雕,高聳的馬頭墻,一個個帶有韻味的傳統元素仿佛讓時間回溯到了過去。 站在村莊中心的議事亭,一塊乾隆44年的石碑矗立在眼前,石碑上的字跡已有些模糊,但還是可以看清石碑上那大大的"合鄉禁碑",也就是現代的村規民約。讓人想像到當時村民們一起齊心協力,守望相助 ,一起延續著村莊的繁榮。 漫步在渾頭林的小巷里,縱橫交錯的溪水叮咚流淌著,靜靜欣賞著這古香古色的傳統古民居,筆者仿佛穿越到了明清甚至更早,似乎見到,農夫春風時播種,村婦穿針引線做衣,學子搖頭晃腦在背書…… (鄧雪)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