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建盞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系列報道
2015-12-17 09:58:48??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楊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開欄的話:近年來,我區高度重視培育建窯建盞文化產業,成立建盞協會,打造“建盞文化一條街”,積極謀劃建窯建盞產業園,申報“建陽建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建立科學的“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傳承機制,評選傳承人,迄今為止已有24位建盞工藝師經過激烈競爭被評選為“建窯建盞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為了激勵建盞工藝師創新爭優,進一步傳承和發揚建窯建盞文化,從本期開始本刊將陸續推出“建窯建盞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系列報道,以饗讀者。 廖設生:“文火慢燉”出精品 □丁曉雄 張敏英 2015年3月,廖設生創作的“撇口油滴盞”和“敞口油滴盞”兩件作品在2015年北京第三十一屆國際禮品及工藝品展覽會上分別榮獲“工藝美術金獎”和工藝美術銀獎”,徒弟陳玉鋒創作的“炫彩油滴盞”和“油滴筆洗”兩件作品收獲二項“工藝美術銀獎”; 10月,廖設生創作的“銀油滴盞”作品在2015年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上獲評中國十大名窯金獎,陳玉鋒的作品“油滴盞” 在第八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獲中華工藝精品作品獎銀獎。 2015年,可謂是廖設生師徒倆的豐收年,憑著精湛的燒制技藝和獨到的創意,他們已獲得了12個各類全國性大獎。“還有二個獎項評選已經揭曉。”廖設生笑著說,他們師徒倆今年5月還參加了(陶瓷)第八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大賽,廖設生選送的作品“撇口油滴盞”獲銀獎,陳玉鋒的作品“缽形銀油滴”獲銅獎。 1966年生于建甌的廖設生,1987年從廈門集美輕工業學校陶瓷工藝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建陽瓷廠任技術員。建陽瓷廠位于建陽市水吉鎮池中村,池中村附近的后井、蘆花坪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建盞古窯址。規模宏大的龍窯遺址,精美異常的碎瓷片,常勾起廖設生對當年繁榮興盛場景的無限遐思。此時,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省輕工研究所和建陽瓷廠等有關單位專家學者組成的公關小組研發的仿古建盞已獲成功。年輕的廖設生手腳勤快,勤學好問,深得老技術員們的好感,不管是釉水的配比,還是燒制溫度的控制,老技術員們都樂于指點一二。每年都有專家學者來到瓷廠搞產品研發。廖設生總是抓住機會向專家老師們討教。不久,年輕的廖設生就成為建陽掌握燒制建盞技藝三人之中的一個。 建盞的釉屬于我國古代結晶釉的范疇。在窯爐燒制過程中,由于火候與氣氛的原因,器物會呈現出各種自然奇特的花紋,巧奪天工,變化無窮,令廖設生深深著迷。1996年,就在廖設生準備對建盞展開深入研究時,瓷廠停廠。為了養家糊口,廖設生只得為一個古董商打工,雖然收入不多,但廖設生卻慶幸自己能繼續做建盞。研發建盞需要資金投入,為別人打工的廖設生,雖然常常因為控制成本放棄許多嘗試和想法,但30年來他從未放棄對建盞的研究,在條件許可的范圍內堅持研發建盞新品,先后燒制出兔毫、油滴、曜變等品種。 2011年5月,“建窯建盞燒制技藝”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建陽區委、區政府精心打造“建窯建盞”這塊“金質名片”,組織成立建窯建盞協會、打造建盞文化街,積極培育一批卓有成就的建盞工藝大師,央視“尋寶”欄目走進建陽,加大對外宣傳推介力度,建盞產業漸入佳境。 廖設生敏銳地意識到建盞復興的春天已悄然來到。2010年,廖設生創辦“華生建盞陶瓷有限公司”,在建盞這塊自己鐘愛的園地上盡情舞蹈。短短3年時間,廖設生就研發出兔毫盞、銀毫盞、鷓鴣斑、油滴盞、兔毫茶具、油滴茶具、油滴花瓶等華生建盞系列產品。 建盞是土與火高難度結合的陶瓷藝術。廖設生的建盞作品結晶花紋顆粒大,斑紋清晰,溫潤晶瑩,質感強,釉面自然,色彩柔和,給人以寧靜莊重之感。華生建盞一出現,很快獲得業內行家和市場的認可,在北京、天津、西安等地迅速打開市場,隨后廈門、福州、廣東等地的客商紛至沓來,產品供不應求。如今,華生建盞特別是高端的全手工、天然礦物釉傳統工藝產品,往往是還沒出爐,客商已等在家中。 “這塊盞油滴結晶顆粒大,質感強,可惜盞底有二個針孔。”捧著剛出窯的油滴盞,弟子陳玉鋒連連嘆息。“這是底部釉面太厚造成,以后上釉要注意釉水的厚薄、均勻。”師傅廖設生耐心解釋、指點。他積極培養建盞傳承人,勸說在外做生意的外甥陳玉鋒回來幫忙。年輕人,肯吃苦,有悟性。2012年,陳玉鋒放棄上海金山的建材生意,回到建陽跟姨夫學做建盞。建盞的燒制工序繁復,必須歷經選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生產工序,還必須協調坯土、釉礦、窯溫和窯中氣氛這四大燒造因素,這讓陳玉鋒更加沉迷鉆研不輟。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陳玉鋒在姨夫的指導下,獨擋一面。2014年10月,陳玉鋒收獲了他的第一個創作大獎,他創作的“鷓鴣斑” 在第七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榮獲中華工藝優秀作品獎銀獎。今年5月,他創作的陶瓷作品“鷓鴣斑”榮獲第十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金獎。截止目前,他的陶瓷作品已收獲了七個全國性大獎。 “他的作品既融合了傳統的工藝,又有創新意識,做到了在傳承中發展。同時年輕人能使企業的生產、銷售更好地與市場對接,助推建盞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廖設生相信,只要將建盞產業作為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堅持下去,必有大成。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