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交通一瞥
2015-12-11 11:22:56? ?來源: 責任編輯:建陽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元末農民戰爭,沉重地打擊了封建統治,也給明初統治者一個深刻的教訓。明太祖朱元璋起于布衣,懂得貧民疾苦,認識到“弦急則斷,民急則亂”(《明太祖實錄》卷36)。明朝制定和執行了休養生息,獎勵墾荒等一系列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政策,使明代建陽經濟文化和交通有較大的發展。 明代大潭城是福建南來北往商賈必經之地。邑中物產一部分從崇安分水嶺北運,一部分由建溪運往建寧府、福州等地,建陽逐漸成為繁榮的城市?!堕}部疏》曰: ????“凡福建之抽絲,漳之紗絹,泉之藍,福延之鐵,福建之橘,福興之荔枝,泉漳之糖,順昌之紙,無日不走分水嶺及浦城小關?!?/span> ????實際上由浦城出關北上要經過綿延險峻的仙霞嶺,商賈望而生畏,而分水關路更為平坦。分水關,在崇安縣城西北70里,扼閩贛交通孔道。建陽至崇安地段,經歷朝修筑,已是官馬大道,再者建陽至崇安還有水運之便。因此當時客商販者多選擇分水關路出入閩地。朱維干在《福建史稿》中總結說: ????“明代的建陽和崇安,控制南北往來的商路,就成為繁榮的城市?!薄俺绨埠徒枺诿鞔苡羞@樣的繁榮,是由于分水關路在商業上所起的作用,遠遠超過其他兩條路線(指杉關路、浦城仙霞嶺路)?!?(羽公劉建)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