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墟市
2015-12-11 11:22:07? ?來源: 責任編輯:建陽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明代邑中依然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農民不可能什么都自己生產,他們出賣農副產品,買回自己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墟市貿易比宋代更為繁榮。城坊有六條主要街道:南街、北街、西街、橫街、筆街、水南街。 除縣坊外,全縣設有六個大墟市。明代將墟市簡稱為“市”,本邑方言稱為“墟”,黎民百姓上墟市交易,稱之為“趕墟”,沿用至今。在祟化里(今書坊)有全國少有的書市。每月以農歷一、六日為集,是時“比屋皆鬻書籍”,“天下客商賑者往來如織”。?? ????祟泰里(今莒口)為明代商業繁榮區,設有莒口市和長埂市。莒口市每月均以農歷三、八日為集。洛田里有崇雒市,崇文里有將口市,兩地均以農歷一、六日為集。 ????各鄉里百姓習慣“街”。如同由里為同由街;祟泰里為馬鋪街(今馬伏)、后山街;崇文里為將口街;洛田里為崇雒街;興賢下里為徐墩街(今徐市);興賢中里為大闡街;崇政里為舊墟街;永忠里為麻沙街;崇化里為書坊街;禾平里為長坪街;北洛里為界首街;嘉禾里為廣賢街、新歷街。以上這些能稱“街”的地方,大部分就是“里”所在地,設有“里正”,對知縣負責,管理地方事務.包括收稅、催糧、派差役等。(羽公劉建)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