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布衣黃銘
2015-12-09 17:25:04? ?來源: 責任編輯:建陽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黃銘,字日新,元初建陽人,為黃干后裔,是熊禾的入室弟子。他繼熊禾之志,隱居“約我齋”苦讀,有詩作存于世,表現超脫世外讀書自娛的閑散情懷。《游西山訪羽士不遇偶成》詩云; ?????????敬尋羽客蹈云苔,誰想飄然亦邈哉。 ?????????我笑青山山笑我,數聲啼鳥送歸來。 ???西山即莒口西山,蔡元定曾隱居此山苦讀。“羽士”是誰,尚不知曉,大約是元代邑中隱士。元代許多讀書人清高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遁跡山林,當起隱士。這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孔子說過“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孟子也說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文人得意時仕,失意時隱,自古而然。當時的知識分子有一種逃避現實的心態,遠離政治,乃至隱逸高蹈。黃銘自己也是隱者,訪羽士不遇,空山無人,只能與青山相對笑語,聽著鳥兒鳴叫聲回歸,表現元代文人隱逸閑散的生活。他的另一首無題詩,寓意深刻,發人深省; ??????????百歲喬林雨露深,忍逢暴客斧斤侵。 ??????????白云已去空陳跡,明月重臨失故陰。 ??????????治世每頒樵采禁,遺昆徒切守廬心。 明廷惠政均存沒,??長使書生淚滿巾。 ??????這首詩從字面來說,是感嘆樹林老木被“暴客”所伐,雖然有禁樵之令,卻已存沒為一張空文。實際上此詩隱藏著作者更為深沉的情感。黃銘乃元初之人,受業師熊禾愛國思想的熏陶。他巧借“暴客伐木”一事,指責元統治者濫殺無辜,“白云已去空陳跡,明月重臨失故陰”,明嘆樹木毀于亂伐,暗喻宋室已亡,大宋遺民失去“故陰”的庇護,婉轉地表達了作者懷念故國悵然落失的情愫。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