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大潭鄉賢》
2015-11-02 15:40:21??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由海峽書局正式出版的《建陽歷史文化名人》系列叢書已于日前陸續發行,其中之一的《大潭鄉賢》為中國作協會員,建陽文化名人羽公劉建君所著。日前,喜獲作者親自簽名的珍藏本,徹夜披覽通讀,感覺此書作者有選擇地重點介紹的近80名大潭鄉賢比之作者20年前所著的《大潭書》更為完整,翔實,精道。譬如介紹宋代瑞拱元年三試科考而獲得狀元的葉齊,作者在該書中詳細解讀了葉齊緣何三試中第的經過是宋太宗“猶恐遺才”的決定重試的結果。還進一步厘清了“葉公好龍”并不是指葉齊這位狀元公的史實。也因為此,改變了建陽歷史狀元原先只有明代狀元丁顯一人的說法。又如介紹“岳麓巨子”游九言,在《大潭書》介紹默齋先生游九言一文里沒提到其與岳麓書院的關系,在《大潭鄉賢》名儒部分里介紹游九言一文中增加了他與朱熹齊名的宋代大儒張栻師生關系的內容,讓讀者更加了解“七賢過化之鄉”之一的游九言早在十歲時就敢于文斥奸相秦檜的正義之舉。再如中國禪宗史上最有名氣的馬祖道一是佛教南宗創始人慧能禪師的二傳高徒。他平生所建第一所寺院乃是建陽莒口佛跡嶺的“圣跡寺”媽祖道一聲名顯赫,相傳皈依其門下弟子達千人以上。此人在《大潭鄉賢》里詳細介紹了他在莒口圣跡寺留下的行狀,較之《大潭書》里僅用百余字介紹他的事跡豐富了許多。凡此種種,不一類舉。 作家劉建出生于建陽,自號羽公,20年前,他利用在政協文史委編撰文史資料之便,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不少親人在溫馨的家里盡享天倫之樂之時,劉建卻每天獨隅在他那間政協三樓的辦公室里忘我筆耕,寒暑不分。劉建在《大潭書》中,將建陽四千年歷史的每一重大事件和有影響人物作一番客觀公正的審視和判斷,他先后借助、引用、參考、瀏覽了大約200多種古籍書目,從中博采眾長,去偽存真。他通過披覽大量的史書資料,將四千年建陽歷史文化編寫成50萬余字的《大潭書》。其間,要耗費多大的精力啊!這部被譽為“中國一個縣的歷史”書籍出版后,讓讀者從一個小邑的歷史看到了中華民族的悲壯與輝煌。省作協特地來函索購,并稱之《大潭書》是“史籍大觀中的一枝奇葩”,因而,它獲得1995年度第二屆省閩文化研究優秀成果獎。 為弘揚、傳承建陽歷史文化,擴大閩北經濟、文化新的增長極——武夷新區的知名度,2014年,當地政府決定出版《建陽歷史文化名人》系列叢書。年已七十的羽公劉建再次欣然受命撰寫《大潭鄉賢》,此舉,再次看出作者能為家鄉出力的殷殷之情。 作者之所以選擇撰寫大潭鄉賢,大潭即指建陽潭城的別稱。他認為:除了朱熹在考亭創立“后孔子文化”外,建陽一方土地名人薈萃、人杰地靈乃全國罕見。自元代以來700多年間影響國人的“四書五經”,九部經典竟有七部在建陽注釋并編印成書,“閩學鼻祖”游酢、“法醫鼻祖”宋慈、“七賢過化之鄉”、被譽為“宋代三大雕版印刷中心”并號稱“圖書之府”的“建本”文化、宋代八大名窯之一并被譽為“瓷壇名珠”的“建窯建盞”等等。據載:僅建陽收錄《中國名人錄》就多達72人。劉建先生從眾多國史、省志、州志、縣志,文史里查出青史留名的就有300余人。此次著書,作者基于通過弘揚鄉賢事跡,宣傳正能量,從中精心篩選出80名品行高尚、愛國正直、博學多才的賢能善人、名士精英。全書按名儒、名宦、名將、名士、名門、義行、藝苑、高僧、隱士、流寓十個部分組成。這些鄉賢可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羽公劉建再次奉獻自己的心智,出色撰寫《大潭鄉賢》,無疑為先前撰寫的《大潭書》進一步添了光增了彩。 □李加林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