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不事二主
2015-09-17 15:51:04? ?來源: 責任編輯:李建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元朝統一中國后,開始拉攏漢族士大夫,謝疊山賣卜建陽市中的蹤跡被人稟報朝中。因謝疊山文名和威望俱高,元朝廷下旨召其入朝,許以高官厚祿。但疊山嚴詞以絕。元朝廷先后五次派人來潭勸降疊山,均碰了釕子。為躲避元朝征聘和降元故舊的糾纏,疊山隱居建陽后山堂,以教書為生。 至元二十五年(1288)七月,福建行省參政魏天祐,接到元朝押送疊山去京都的特旨,委派建寧路和建陽縣地方長官前往后山堂召疊山。魏天祐設下圈套,騙疊山入城區易卜,將其拘捕。 這年冬天,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疊山被強押入都。士友、門生不畏元朝高壓政策,前來送行。疊山形容枯瘦,衣衫破爛,穿著雙破了洞的鞋子,但精神抖擻,毫不畏懼,慷慨賦詩以別眾人: 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綱常在此行。 天下豈無龔勝潔,人間不獨伯夷清。 義高便覺生堪舍,禮重方知死甚輕。 南八男兒終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此詩天宗明義表示:我猶如那高山松柏,雪中枝葉更為青翠,此行目的在扶植“綱常”。詩中龔勝(漢朝人)和伯夷(商朝人),都是古代“忠臣不事二主”的典型。王莽纂漢后,欲封龔勝為國子祭酒,他絕食抗議十四日而卒。伯夷在商亡后恥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詩中提到的南八,是唐朝將領南霽云的小名。安史之亂時他與張巡同守睢陽,兵敗兩人同被俘并判斬。臨刑前,張巡對南霽云曰:“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霽云神志若然,步其后就義。疊山自比霽云,向元統治者宣告了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民族氣節。 疊山至京師,為表達自己“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之心志。數日“絕粒不食”。獄卒將藥摻入粥中送給疊山,他把藥粥潑得滿地,怒曰:“吾欲死,汝仍欲生我耶!”這年四月初五夜,疊山再未見到第二天的太陽,在漆黑的牢房內凄涼謝世,享年64歲,遺容凜然如生。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