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粿事之中元粿
2015-09-01 09:14:54??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施柳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由于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差別,表現在吃方面的民俗也會呈現出錯綜復雜的特點。 在東南武夷山脈的東側、仙霞嶺以南,地處福建主干閩江上游流域,生活著一群閩人。自古以來,閩人在這片土地上休養生息,農耕稼作,創造了燦爛的農耕文明。農事少閑月,春播、夏種、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繁重的體力勞動,使得他們總想在簡單的飲食上變出花樣來慰勞一下自己的胃口,改善一下艱苦卓絕的生活。于是,有著鮮明個性特征的各種粿品,就成了閩北美食的千年絕唱,被一代代地保存下來。 中元節又將來臨,家家要制兩種粿,即早米粿和龜子粿。 早米粿,做好后要搓捏成粿豬、兔子的樣子用以祭祀祖先。龜子粿,顧名思義,就是樣子像龜。古代,我們的老祖宗以龜祭典。后來活龜不好找,逐漸以龜樣的米食替代沿用至今。龜子粿是人們求吉利、求長壽的象征。 龜子粿用料是糯米、早米按三比一的方法搭配而成。磨好的米漿,用糕袋子裝好,放在磨上壓去水分,再將成固體的米漿壓成薄皮包上菜。菜有咸、甜兩種。包好的龜子粿用鮮芭蕉葉整個包起,擺在竹籃或大盤子中,放入鍋里用大火蒸熟。吃時拿開裹著的芭蕉葉。龜子粿像漢白玉一樣光潔柔潤,清明朗潤,云淡風清。(陳理華)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