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最美的姿態
2015-09-01 09:12:48??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施柳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暑假已過,在寧靜的燈光下,整理著自己閱讀的書籍,覺得閱讀,是最美的姿態。 最喜歡福州三坊七巷的"時光書吧",兩年中去了三次。第四次去光顧的時候,那已經成了一家拍賣行。我定定的站了許久,想念那曾經的一屋子的書,想念那書屋里悠閑的不冷漠也不熱情的四個年輕人--兩個帥氣清瘦的男孩和兩個扎著扎染頭巾的清純女孩。 讀書,是最寧靜最樸素的生活。讀書的日子,就是安靜如水的日子。喜歡在假期的時候行走,在行走間也讀書。住在賓館里,一杯清茶一本書,床鋪是白色的、被子是白色的、電視是黑色的、椅子是黑色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本書作伴,素面素心,就是人生至高之境。 讀《豐子愷文集》明白了:"文學可以自由,自由地高歌人生的悲歡,以遣除實際生活的苦悶。"仔細一想,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呢?高歌人生悲歡者,心里有一股精神。先生說的是藝術上的自由,其實擴充到人心,也一樣。讀敏君的《許是人間多情惱》,仿佛是與納蘭驀然相逢,明白了"人生若只如初見"是納蘭寫給沈婉的詩句。歲月似乎不太眷顧納蘭,從遇見沈婉到納蘭離世,歲月不多。 讀書,是和書的作者對話,和書中的人物對話。那么,書中有許多人生況味,誰若是讀懂了,誰就是誰的知音。因此,我會經常覺得自己生活在很早的魏晉,抑或是唐宋,抑或是明清。這樣的時候,我們的思想就可以飛。 忽然想起三毛的話來了: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 沒有悲傷地姿勢, 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 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這讀書讀得多的女子啊,一生總是那么夢幻和浪漫。 魯迅先生說,年輕的時候讀不懂向子期《思舊賦》,然而,他后來懂了。書,很多書是要有閱歷才能讀懂的。 康德說:美就是對功利的刪除。功利的東西占據心靈太多,是不能讀書的。因此,真正的救贖自己的心靈,靠的是靜下心來讀書。讀書,使人獲得知識,還可以使人獲得心靈的安寧。讀書,不帶功利的讀書,讀一些"無用之書"。它或許不那么立竿見影,它或許對你的職務升遷、職稱評聘沒有關系,但是,它可以滋養內心,也就是孟子所說的"養心"。 喜歡民國時期的一些大師們,他們才是真正的名師。《中國文脈》中說:"名師們看破了一切英雄業績,只求自由解放率真任性。"所以,在作品中表露出來的往往是智慧和真誠。 "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多讀《孔子傳》《曾國藩傳》《喬布什傳》……這些傳記記錄的都是各領風騷數百年的人物。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書應多讀,因為作者都是學貫中西的人物。他們既有西方人的人文情懷,又有東方人的經典智慧。有一本書,書名叫《民國教授》,很好,可讀。民國教授是一批很有風采,很有個性的人物。你會喜歡。 西哲迪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我讀,故我也在。 "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讀《論語》明白了,老夫子給我們最大的財富是迷人的生命情調--至善、醇厚、悠游、快樂,而且健康。 于是,也經常憧憬自己老的時候。老了的時候,"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白天,朗朗麗日,云淡風輕,山野走走,一路鳥鳴。偶爾,有花瓣落上衣襟。夕陽下,炊煙起。晚上,守盞燈,聽蛙鳴。倦了,手捧一書,看看。再倦了,就聽一支曲。 時間就這樣悠悠的過去了,甚好!(陳芩)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