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林立 熏熏古風
2015-08-27 09:50:25??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施柳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牌坊是舊時用于表彰忠孝節義,富貴壽考等紀念性的建筑物。明代建陽除修城外,還大興建坊之風,僅縣志記載就有上百座牌坊。牌坊林立,是明代大潭城的特色。 明代本邑新建的牌坊主要有:狀元坊,為明代洪武年間狀元丁顯立。丞相坊,在縣治西為宋丞相陳升之立,宣德五年知縣張光啟重建。激揚、貞肅二坊,在按察院前,正德丙子御史王應鵬建。振肅、澄清二坊,在按察分司前,天順四年御史顧儼立。城坊先后還有弦歌、愷弟二坊,咨度、旬宣二坊,宣化坊、永秀坊、賢俊同升坊:在縣治前,嘉靖庚戌知縣馮繼科為李有年、李有則、王泰三位舉人而立。 三鳳騰霄坊;在縣治北,嘉靖癸丑分巡僉事袁洪愈為李朝佐、施在行、陳嘉謨三位舉人立。世賢坊,又叫禮義坊,宣德七年為舉人游敏立。龍躍云津坊,舊名高崗鳴鳳.為成化舉人趙文建。 明代,僅西街一條街先后建的牌坊就有步蟾坊、登俊坊、登第坊。濟美坊、亞元坊、德星坊、世科坊、妻隱坊、輔德坊、進士坊、亞魁坊、登庸坊、嗣賢坊。但這些牌坊并非同時存在,其中不少是圮后重建的。 水南先后建的牌坊有崇儒坊、新興坊、攀桂坊等。 鄉間也大建牌坊。僅以莒口為例;是時馬伏建有光祿坊,匾曰"心傳洙泗",云莊書院建有"世家先哲"、"力扶道統"二坊;樟布鰲峰書院左右建成道學、忠孝二坊;后山溪山書院左右建有"道學傳心"、"斯文纘緒"二坊:后山廬峰書院左右建有"家傳心學"、"力扶道脈"二坊。一個小邑,所建牌坊竟如此之多,展現出華夏文化的熏熏古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