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葬長子朱塾
2015-07-17 11:34:00? ?來源:建陽新聞網(wǎng) 責(zé)任編輯:李建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莒口,是朱熹曾經(jīng)傷心落淚的地方。 紹熙三年(1192),朱熹準(zhǔn)備遷居考亭前,曾葬長子朱塾于莒口大同山北麓。朱熹長子朱塾,字受之,紹興癸酉七月丁酉生,娶潘氏為妻,生有二男,長曰鎮(zhèn),次恩老。還生有四女,不幸皆夭。朱塾于紹熙二年(1191)正月逝世于婺州(令金華),當(dāng)時朱熹在漳州任知州。老年喪子,對朱熹的打擊是夠大的,嗚呼,痛哉!于是決定辭官回建陽安葬長子朱塾,墓地選中莒口大同山。 大同山,又名大金山。此山雄踞一方,可謂是一峰突兀,眾山皆小,周圍綿亙四十余里。傳說山中有仙人洞、仙人床、龍井等勝連。山頂有一平湖,終年不涸,至今還有根木頭插入湖底,任你用何種方法,都無法將其拔出。朱塾墓園靠近今社州村一側(cè),朱子后裔已將其修復(fù)。 在莒口,朱熹曾冒雨游莒口湖橋龍湖山。龍湖山為莒口與書坊界山,羅巖峰、黃連峰左右并列,上有古庵,朝大同山方向。傳說庵中有一口古井,有龍藏身于此,冬夏不竭,所以山以“龍湖”稱之,今僅存廢址。朱熹游山歸來,在給高足弟子蔡元定信中寫道:“昨日冒雨登龍湖,幸無它,但路滑狼狽耳!書堂高敞,遠(yuǎn)勝云谷、武夷,亦多容得人,他時盡可相聚也。”(《朱文公文集》續(xù)集卷二)為尋當(dāng)年朱熹之跡,我曾隨《朱熹在建陽》攝制組,在湖橋村一位老同志帶領(lǐng)下,入山探幽。只見綠樹蒼翠,瀑布飛流,果然是個風(fēng)景勝地。莒口后山也是朱熹常到之地。是時朱熹高足弟子葉味道在此建“溪山書院”,朱熹常夜宿于此,并為書院題匾。 |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