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程門立雪 朱熹講壇
2015-07-06 16:38:50??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施柳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陳芩) 建陽,位于武夷山南麓,因東越王余善在此建大潭城,也稱"大潭"、"潭陽"。城中有座山,叫"潭山",山上建起亭臺樓閣。陽光燦爛的季節,飛閣流丹是一景。小城還有兩條河,穿城而過,叫"麻陽溪"和"崇陽溪"。水,很寧靜。山,柔和而婉約。 城中一條主要街道,街的兩旁許多的胡同小巷。小巷中多是民居,也有不起眼的理發鋪、裁縫鋪等,百姓就在小巷中來回穿梭,過著悠然自得的日子。一見面,"吃了嗎?"就是問好了。寒暄時,說到驚訝或者是激動處,會來一個長長的"喏--",以"喏"字引出下文,這一聲慨嘆往往就是建陽人的發語詞。 早起,扁肉和拌面是建陽人的"情侶套餐"。水吉扁肉是出了名的,剛殺好的豬,取下做好的瘦肉,乘熱就在木砧上猛打,直到打成有一點絲絲縷縷的肉糜。這樣包出來的扁肉膨松香脆,滿口生香。還有粒大而白、入口即化的建蓮,翠綠香甜的芥菜……要吃有文化的,那考亭也有"文公菜"和"朱子魚宴"。 小城名人很多,有程門立雪的游酢、有收徒講學的朱熹、有法醫學之父宋慈、有被稱為"紫陽羽翼"的蔡元定。如今,小城幾個入口處分別有他們的雕像。面對這些先賢,一回首,他們仿佛穿越時空向我們走來。人們往往思緒萬千、感慨萬千。 大理學家朱熹在考亭,面對美麗的山水,寫下了這樣的詩句:"翁牖山前翠作屏,往來相對靜儀型。浮云一任閑舒卷,萬古青山只么青。"古樸的河山,鐫刻上了更厚重的歷史。此后,許多的詩人、文人、書家,就常常把情懷寄托于考亭這一片山水之間,吟唱家鄉風土,歌詠閩北風情。 這是一座美麗的小城,是古時候的閩越王國、理學之邦。有歷史的滄桑,更有歲月的更迭,自然造化賦予她很多很多。小城有"南閩闕里"、"圖書之府"、"文公故里"、"七賢過化"、"嘉禾之鄉"的美稱。白塔山、大竹嵐、油巖山和庵山,是小城的山水勝地。書林門、考亭書院、建盞建本,是小城的遺產。還有錐栗、建蓮、白茶……這些就是建陽的符號,是建陽人民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悠閑的時候,走上城中潭山公園,登到朱子閣頂,極目遠望,建陽之景盡收眼底,"兩水交匯,十橋飛架,青山四合,高樓林立。""夢系嘉禾,悠悠南閩闕里情"。書院文化、陶瓷文化、醫學文化、印刷文化等又給這美麗的山水增添更深層次的韻致。山水和人文,是它最迷人的一面,亙古而新鮮。 站在城東的庵山,可以看到瑰麗恢弘的美景。若到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大竹嵐看翠竹,人上高處,竹海連綿,那老篁新竹呈現出來的深深淺淺的綠,如綿如錦。若是踏青油巖山,白鷺幾只,春花幾樹,靈山秀色,心扉洞開。若是到西山尋圣跡,心里會有很多的未知和神秘,宋朝帝王的御書石刻還在,蔡氏書院的遺址尤存。它,增加了歷史的分量。 建陽,更多的是那已經有一些年代的村落。這些聚落掩映在青山之間,有的相互聚集,有的參差錯落,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家有詩書,戶有法律,尚氣而有節",先民在這里農耕畜牧,繁衍生息。相對優越的生存條件,養成了民眾寬厚淳樸的秉性。 今日的建陽,沿著麻陽溪和崇陽溪布局,既生機勃勃,又平和安詳。山岳之靈,人文之秀,現代氣息與古典文明交相輝映,給小城增添了美的韻致。 小城的夜景很迷人:站在屋子頂上的露臺上,北望。崇陽溪兩岸的燈光如璣如鏈,從我的視野下向北延伸,直到這美麗的五彩珠鏈越來越小、越來越朦朧。有星的晚上,天上的銀河與地下的珠鏈交相輝映,是一片的璀璨。無星的晚上,那么這兩岸的美麗珠鏈就是天上的銀河下到人間了。 "高照燈點得紅呀紅火火,建盞盛滿了開呀開心果……",一曲《潭山春正濃》唱出了建陽人的豪情。他們提出了"人文古邑,生態建陽"的口號,把握良機,對接武夷;堅持綠色發展,打造生態宜居城市?,F代的建陽,繼承了古賢之風,乘勢適時,加快發展。用"團結和諧,拼搏躍升"的建陽精神凝聚著建陽人的激情和夢想。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郭沫若先生游武夷旅次建陽時,為此地山川秀色所動,揮毫留下了"風景這邊獨好,江山如此多嬌"的墨寶;原國家主席李先念生前視察此地時曾高興地連聲稱贊:"這是一個好地方"。相信你只要你踏上這一塊土地,你也會說:這是一個好地方!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