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賢之一黃勉齋
2015-06-25 17:39:35? ?來源:建陽報 責任編輯:李建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黃勉齋(1152—1221),字直卿,原名干。原籍福州。黃干父親黃王禹 在高宗時曾任監察御史。青年黃干冒著鵝毛大雪,從福州跋涉千里前來建陽拜尋朱熹為師。朱熹對這位遠道而來的虔誠弟子格外器重。拜師受業后,黃干如魚得水,三更子夜萬家眠,小窗燈火晝夜明。黃干苦學到拼命的地步,夜不寬衣解帶,倦了坐在椅子上打個瞌睡,醒了又學,直至東方吐白。先后在朱熹身邊從學二十余年,其學識、人品都得到朱熹的稱贊。 淳熙九年(1182),朱熹將次女朱兌許配給黃干。不久黃干移居莒口河壩潭溪書院,開始教書生涯。朱熹晚年在考亭講學時,黃干常常代其授徒。朱熹去世后,黃干一度外出為官,“為官一任,造福邑民”,在任上日夜操勞,“無一民不當愛,無一事不當理”,深受當地百姓擁護。 宋嘉定九年(1216)夏四月,此時黃干已出仕十四年,厭倦了官場生活,他一生念念不忘還是教育,舉家先居考亭滄洲精舍。當年閏七月又在城內建環峰草堂(城坊城隍廟巷內),聚徒講學,聲名遠揚,“巴蜀江湖之士皆來受學”。嘉定十四年(1221)回歸故里福州,當年二月病逝,終年七十歲,臨終時,黃干囑長子黃恪和三子黃車復定居建陽。主要著作有《黃勉齋文集》、《四書通釋》、《儀禮通解》、《易解》、《孝經本旨》、《精舍春祀講義》。他撰寫的《晦庵先生行狀》,為保留朱熹生平事跡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據,后世多稱其黃勉齋。(劉建)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