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酢的遺憾
2015-06-16 15:50:33? ?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建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游酢從“二程”學成南歸,在家鄉長坪辦有“廌山書院”,還曾在武夷山水云寮立幃講學。大弟子有呂本中、曾開、陳銑、江琦等數十人,后世稱“廌山講友”。游酢考取進士后,沉湎官場之中,累官至監察御史,此職相當于現在中紀委書記。官場多是非,豈是那么好混的?遭人算計是遲早的事。游酢后期仕途坎坷,宦海沉浮,時升時降。宣和二年(1120),66歲的游酢在濠州任上被黜革。 “立身苦被浮名累,烏紗紫袍誤賢才。”游酢含淚摘下戴了30余年的烏紗帽,如同朝廷一“棄婦”。世態炎涼,門庭冷清,只有梁上飛燕依舊歲歲來。造成游酢心境格外凄涼的原因還有家門不幸。游酢共有七子一女,三人夭折。在世的四子一女均未成大器,無所建樹。游酢曾希望子孫能像他一樣發憤讀書,成為國之棟梁,其一片苦心,濃縮在《誨子》詩中,其詩曰:三十年前宿草廬,五年三第世間無。門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兒孫不讀書。 “記得程門窗草綠,至今遐想每馳情”,游酢晚年格外懷念“雪飄伊洛”、“立雪程門”求學問道的日子。 宣和五年(1123)五月二十三日,游酢因疾客死它鄉,享年71歲。同年十二月,與夫人呂氏葬和州含山縣升城鄉車轅嶺。哲人其萎,斯文未忘。游酢主要著作有《論語雜解》、《中庸義》、“詩二南義”、《孟子雜解》、《易說》、《荊齋詩集》等。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