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定:西山苦學鎮山鬼
2015-05-04 16:03:30??來源:建陽報 責任編輯:施柳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紹興二十三年癸酉(1153年),19歲的蔡元定,秉承父志,筑室西山絕頂,以野菜充饑,刻苦讀書,遍覽天文、地理、數學、禮樂、兵制等方面的書籍,并融會貫通。這為他成為著名理學家、律呂學家、堪輿學家打下了扎實基礎。 莒口鎮東山村有兩座大山,東西相峙,間隔八里。 西邊的一座名西山,高633.9米,離麻沙20里,總面積兩萬余畝,方圓百里。西山山體雄偉,四面峻峭,山頂平曠,古樹參天,泉石奇特。山頂有古城墻、練兵場、跑馬場、石切水闡門等,傳說在古代有一位叫羅永的人一心想當皇帝,在山頂上指揮紙人幫他構筑城墻、水闡門,以防敵人,每日操練兵馬,以備戰爭。后來夢想未成,只留下神奇的傳說。人以山名,山以人名,西山之所以名聲遠播,是因為蔡元定在此筑室山頂,忍饑啖薺,刻苦讀書,窮究天理。 東邊的一座名叫云谷山,高999.3米,朱熹因愛云谷幽邃,遂結廬于此。 西山的西邊有座厝橋,叫“龍門橋”。西山的東邊有一座厝橋,叫“化門橋”。因蔡元定家在麻沙,自西向東經龍門橋,攀懸崖峭壁,達西山絕頂。若有疑難,輒東向下山,過化門橋,達到達云谷,與朱熹辨析疑難。天長日久,當時就有諺語,西山先生“龍門進,化門出,日在西山,夜在云谷。”兩座名山,兩位名人,相互砥礪,窮究天理,留下千古佳話。 蔡元定筑室西山絕頂,遠離塵囂,刻苦讀書。與青山綠水為伴,共日月星辰齊輝。他曾賦詩自詠:“獨抱韋編過客稀,簞瓢不厭屢空時。幽然自與庖羲近,春去人間總不知。”又云:“數櫞茅屋環流水,布被藜羹飽暖余,不向利中生計較,肯于名上著功夫。窗前野馬閑來往,天霧浮云自卷舒。窮達始知皆是命,不妨隨分老樵漁。”就是在這種清凈閑適的環境中,他遍覽天文、地理、數學、禮樂、兵制之書,窮天地之思,達到了造化精深的學術境界。 不過,這人跡罕至的地方,艱難困苦可想而知。當時,山中時有虎豹出沒,夜深人靜之時,山鬼亦來騷擾。起初,山鬼在窗外游蕩,欲嚇唬蔡元定,但他專心致志,不以為意。繼而,山鬼將鮮紅的舌頭伸進窗戶,在他的書桌上來回擺動。此時蔡元定正手握朱筆,修改文章,遂順手在山鬼舌頭上寫一“山”字,意思是說,你是個山鬼,我已知之,不要再吵鬧了。誰知,由于蔡元定飽讀圣賢之書,心中正氣沛然,一字既出力重千鈞。山鬼猛然覺得如受電擊,痛得滿山亂竄,通宵哀嚎。次晚,山鬼又到窗前,表示悔過,請求蔡元定解除符咒。蔡元定微笑道,那你再把舌頭伸進來吧。待山鬼重新伸進舌頭,他揮動朱筆,又在上面寫了一個“山”字。兩“山”相加,組成了一個“出”字,意思是叫山鬼逃出山去,勿再騷擾。于是,山鬼如釋重負,悄然退卻,再也未來搗亂。 顯然,這是一個神話故事。但是,它確確實實在當地民間流傳,而且千年不歇。這說明,讀圣賢書,窮萬物之理,養浩然之氣,可以驚天地、泣鬼神、繼絕學、開太平。(蔡春壽)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