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休閑集鎮 促進旅游發展
2015-04-15 16:46:53??來源:建陽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黃坑鎮黨委書記 虞朝兵) 黃坑鎮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精心打造省級鄉村旅游休閑集鎮,旅游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明顯提高。2014年10月順利通過省級鄉村旅游休閑集鎮考評驗收。 以編制規劃為先導,讓休閑集鎮“規范” 依托突出地域特點,注重總體布局。把全鎮整體作為一個大公園、大景區、大休閑來規劃、來建設,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聘請武夷學院旅游規劃專家彭教授對鄉村旅游休閑集鎮進行科學、系統地規劃布局,修訂完善了《黃坑鎮鄉村旅游發展規劃》。 依托宜人整體環境,完善休閑功能。突出抓好交通環境建設,實現良好的可進入性。黃坑鎮與國、省干線連接線的809縣道達到3級公路標準。重點建設了下坪至黃坑18公里綠道長廊和坳頭至先鋒嶺5.5公里景區三級公路路面改造。投資1400萬元,建設瀝青主街道,成為一條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等一體的休閑街區。建設了游客服務中心,設置了規范醒目的旅游導覽標識牌。 依托村民文明素質,提升參與熱情。黃坑鎮連續兩屆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治安良好,民風淳樸,鄰里和睦。通過近年來的大力宣傳,村民對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意識明顯提高。 以萬人保潔為起點,讓休閑集鎮“養眼” 推進村莊環境綜合整治,讓集鎮清潔。推行“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垃圾處理模式,開展垃圾“分類分揀、源頭追溯、定點投放”試點,推進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清理露天糞坑,改造簡易公廁、戶廁。去年以來,添置垃圾箱2000多個,建設了各旅游景點公廁,配備了若干個垃圾箱。推行“村集體引導、保潔員負責、單位分區段包干、農戶門前三包”常態保潔機制。 推進環境整治連線成片,讓河水清澈。全鎮共有2條主河道,實行“屬地管理,責任包干”,及時清除河道漂浮物,主要河道兩岸公路旁種植香樟。同時,成立了黃坑鎮淡水養殖水體保護專業合作社。投資100多萬元,建設了微動力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確保河水清澈。 推進污染企業綜合整治,讓空氣清新。不惜年減少稅收400萬元,關閉2家高消耗有污染企業。 以住飲購娛為配套,讓休閑集鎮“生金” 抓好住宿設施建設,重舒適。建設了6家清新客棧,客房總數200間以上,集中分布在集鎮和景區附近,有生態木屋、農家客棧、普通客房等多類具有鄉村特色的客房供游客選擇。 抓好餐飲設施建設,重風味。集鎮有10余家具有當地特色風味的飯店、農家樂,餐位1000多個。同時,建設了美食一條街。 抓好購物設施建設,重特色。集鎮有何木緣、竹鄉一品土特產等商品經銷店36家,其中黃坑特色旅游商店3家,主要為游客提供旅游物資供給和黃坑特產、紀念品選購。 以旅游活動為重點,讓休閑集鎮“出彩” 建設鄉村旅游精品線路,讓游客進得來。把分散的景點連成一線,形成一日游3條,2日游1條。 打造鄉村旅游特色景點,讓游客玩得開心。清新黃坑,美麗綻放,依山傍水,串聯起沿途一處處散落的鄉村美景。竹鄉印象度假村,小橋流水人家;著名理學家朱熹墓,祭祀圣地;民俗文化館,風土人情;天池五福洋水庫,劃舟垂釣;雷公口大壩,氣勢宏偉;明代石拱橋,匠心獨運;九龍山莊,休閑養生;以及三峽畬族風情、苦竹坪僑鄉風韻、新歷水鄉魚寨、桂林古民居…… 開展地方民俗文化活動,讓游客樂得歡。工筆畫室,現場學習工筆畫創作;嘉禾書院,欣賞現代書法名家作品,書法愛好者可現場題字交流;民俗文化館,體驗當地節慶活動和民俗活動,燭橋燈會、舞龍、廟會、花鼓戲等;嘉禾廣場,參與廣場舞蹈、欣賞音樂噴泉…… 黃坑鎮的實踐證明:憑借濃厚的文化積淀、獨特的自然風景資源,在打造自然人文景觀的同時,挖掘農耕文化,精心設計田園風情等旅游項目,形成集山水、文化、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網絡,為鄉村經濟在高鐵時代實現跨越發展帶來了全新契機。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