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門巷有清渠 浣衣洗菜歌聲美
2015-03-16 15:05:48??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初春時節,俯瞰溪源,四周是連綿起伏的山脈,良田民居與青山綠水輝映一體,古樹叢中粉墻黛瓦淡雅清新。鵝卵石小路環繞全村,路旁20多幢各具特色的古民居韻味無限。一條清澈的水渠穿村而過,仿古的水車緩緩轉動,金色的鯉魚歡快地游動,鄉愁紀念館讓人睹物思情,百畝造型別致的古松淡定從容地迎接著八方來客。這是筆者昨日在潭城街道溪源村看到的景象。 兩年前,溪源村還是一個不被外人所知的小山村。如今,隨著“生態溪源、文化溪源、旅游溪源”的逐步建造,家家門巷有清渠、浣衣洗菜歌聲美的現代農業生態村日漸紅火,游客來到這兒,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自古以來溪源村就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建村始祖呂湮官居三品御史,宋朝勇于抗金的資政殿大學士呂祉,南宋著名哲學家、文學家、浙東金華學派創始人呂祖謙,明萬歷年間探花呂武良,抗美援朝二級英雄呂慕祥等人皆出于此地。 歲月更迭,村里至今仍保留多處清代古民居建筑,修建于嘉靖年間的呂氏祠堂也保存完好,堂前御賜“文魁”牌匾依然高懸。 站在村頭,溪源村旅游接待中心的松鼠標識憨態可掬,大田里金燦燦的油菜花已經迎風開放,農家樂里顧客盈門。望著村里熱鬧景象,溪源村民呂蘭秀再也按捺不住大干一番的迫切愿望。 呂蘭秀說,溪源村原來是遠近聞名的種養殖村,原來的養殖雞鴨的糞便都是排到穿村而過的水渠中,長年累月,惡臭充天。“現在村里做了建陽市首個雨污分離、污水處理、濕地公園全套科學農村污水處理系統,拆除村內爛屋破棚、旱廁、豬欄和牛棚等;家家戶戶門前進行綠化或種植桃樹、梨樹等鄉土樹種,建立衛生長效保潔機制,村里常年干凈整潔。從此,村民又可以在水渠旁浣衣洗菜了。” “整合資源做好現代農業和生態村建設是村里首要任務。”溪源村黨支部書記呂宗發說。 溪源村現代農業構筑富民增收工程隨之啟動:為民果蔬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建設標準化果蔬大棚100畝,引進建陽果蔬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果蔬種植,一年可種植網紋甜瓜兩季,期間可套種蔬菜,畝均效益可達2.5萬元左右,僅此一項可以讓溪源村農戶增收250多萬元。發展烤煙生產400畝,通過推廣標準化種植,二季水稻、部分秋冬蔬菜套種,畝均效益可達5000多元,此項可以讓溪源村農戶收入200多萬元。 村里的大考亭旅游線路交通組織和基礎設施漸成規模:6公里綠道、1500米的環村水泥路和3000平方米停車場硬化完成;后門山約200余畝松樹林自然景觀、荷花塘的景觀提升工程如火如荼;明朝探花呂武良、二級戰斗英模呂慕祥、呂氏宗族、小吃文化、古民居資料正在整理;對探花亭、呂氏宗祠、村標景觀建設正在提升。 呂蘭秀告訴筆者,像她一樣,現在村里許多村民都在謀劃搭上休閑旅游經濟的致富列車。從年初開始,就有不少村民,特意把親朋好友邀請到村里來當參謀了。 “僅僅是今年過年這幾天,村里就收到了10多位村民的農家樂申請,政策扶持、資金補助、規范標準、統一管理的溪源旅游特色農家樂正在籌備中,日接待游客量可達1000人左右。”溪源村村委會主任陳華敏說。 據了解,為提升鄉村旅游品位,去年溪源村圍繞“農”字做文章,投入資金100多萬元,按照“修舊如舊、古貌重現”的原則進行規劃重建,對有文化底蘊的古民居門口配上文化對聯、農業觀光園區和古松樹林等旅游景點及村莊環境進行改造升級,讓游客能真正吃在農家、住在農家、體驗農家生活,讓溪源村成為閩北聞名遐邇的文化休閑村。☉王柳珍 文/攝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