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吉婚俗不可或缺的:新娘餅
2015-03-12 13:32:35??來源:建陽新聞網(wǎng) 責(zé)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新娘餅,在水吉婚俗中,不可或缺。除了新郎新娘這對男女主角外,新娘餅是一號女配角,活躍于整場婚事中。 赫然列位彩禮單。彩禮單,是一樁婚事的備忘錄。上面有訂婚、結(jié)婚的日期,備辦的禮金數(shù)目、首飾列項、衣服套件、酒席幾桌、龍鳳餅多少斤等項目。龍鳳餅就是新娘餅,上彩禮單時,它有自己堂皇的大名,有時也稱禮餅。新娘餅象征甜甜蜜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落花生,落地生根;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新娘餅是男方備辦了送給女方的,所以,在水吉,有女孩長大換餅吃之說。重男輕女的封建時代,人們在無奈生了女兒后,想到將來還能換新娘餅吃,也算不幸中的萬幸吧。 前幾天看臺灣片《警告逃妻》中,男主角的岳母娘與女婿爭吵時翻舊帳,說他還欠女方七百多塊禮餅;另一位男青年給女朋友的許諾是:結(jié)婚時送三千塊禮餅。看來新娘餅不僅在閩北水吉盛行,在臺灣也一樣重要。 因為新娘餅的地位,決定了品質(zhì)的重要。為了保證質(zhì)量,男方大多請糕餅師傅到家里來做餅,自己備足沙糖、炒香的花生米、芝麻、新鮮肥肉、面粉等。 起鍋做餅也是農(nóng)家樂事,左鄰右舍都會來幫忙,團(tuán)餅餡、搟餅形、烘烤等都很需要人手。家里人聲鼎沸,喜氣洋洋。至今,村里還流傳毛主席天天吃新娘餅的故事:一位大爺吃著香甜的新娘餅說,我們要等到辦喜事了才有新娘餅吃,這么難得又好吃的東西,毛主席當(dāng)那么大的官,該是天天都有得吃吧。大家附和說,肯定天天有得吃。有一次,我奶奶說我在外讀書,難得吃到新娘餅,把人家孝敬她的新娘餅巴巴地留給我。也不知藏了多久,等記得給我吃時,上面已長了一層絨絨的綠毛。 水吉的婚禮分兩天,女方單日辦酒,男方雙日喜宴。女方辦酒那天,男方會派一隊(一般十二人)人馬來定親,他們挑的挑,抬的抬。挑的是新娘餅、膀蹄雞,抬的是新娘的服飾、大犸扛等。新娘餅是這隊禮物的重頭戲,將要分送給每一位來喝喜酒的賓客,一般人均兩塊。膀蹄雞送給新娘的至親,算是正月里至親請新客(新郎新娘)之先行禮。大犸扛是這隊禮物的亮點,專門送給新娘的奶奶。大犸扛里有豬蹄豬肚,給奶奶補(bǔ)身子的;線面紅蛋,愿奶奶平平安安;豬肝豬肺,肝、肺水吉話的諧音是“歡喜”,要奶奶歡歡喜喜,不要因為孫女出嫁而難過;各色糕點6斤,六六大順,糕點,慰藉奶奶的寂寞;壓軸的還是新娘餅,20斤,奶奶幫助帶大了孫女換來了新娘餅。 新娘餅每塊四兩重(16兩的稱),而其中有一對大大的父母餅,重量一斤以上,那是感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擺在上層的餅要貼餅花,用紅紙剪出吉祥如意的花樣,加用綠紙襯墊,紅紅綠綠,喜慶之極。 喜事辦完,新娘餅還在發(fā)揮余熱呢。親戚、家族中的長者,要送新娘餅去孝敬;新娘小時候頭痛腦熱向人家求醫(yī)問藥的,要拿新娘餅去感謝;受驚時請人叫魂收驚,也要用新娘餅去報答。(曹長美) |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