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沙楠木林——落在人間的神品
2015-03-03 16:24:32? ?來源:建陽報 責任編輯:溫良英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那年第一眼見到麻沙水南的楠木林時,我就認定它是神創造世界時遺忘在人間的一塊樣板林!否則,這種只應天上有的仙境,怎么會落在人間? 然而,想像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據載:這片百畝萬棵楠木林是南宋年間栽培的,首栽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蔡氏九儒”之一的蔡元定先生!這有名有姓有時間有地點的證據,直接把我的“神品”證明成“凡品”!此時的我,眼里和心里都結了冰。忽地,又一行文字讓我眼前一亮:“外地移來的楠木樹苗在這片楠木林中養不活;這片楠木林中的楠木樹苗移往異地也活不成!2008年春,水南村從市林業局引進100棵楠木樹苗栽在這片楠木林中竟然全部死亡!”哇噻,相同的楠木樹種竟然不兼容!何也?“基因”異也!哦,我輕而易舉地找到了支撐“神品”的有力依據,這讓我高興得稀里糊涂:嘿,扳倒我心中“神品”的人還沒出世呢,竊喜。 那片林一直在我心中矗立,那“神品”一直在我心中升華。三伏天大雨初霽的午后,我又駐足在這片楠木林里,癡癡地望著眼前景致:云擁簇,靄濟淡,草蔥蘢,木葳蕤,云繞嵐飛,鳥語蟲鳴,古意野趣四合,一派清曠雄奇!身臨此景,如臨仙境。 我像公主似地依偎在那棵楠木王身旁,用崇敬的目光自上而下,由近及遠地撫摸著眼前這一棵棵楠樹,你看他們:粗壯,筆直,巍巍然直刺云霄,凌厲中彰顯天地靈氣,威猛中透露自然神韻,那壯美的雄姿,想必是經過風雕、霜刻、雨淬、日煅,如此千錘百煉,才鑄造出一柄柄青褐色的寒光內斂,似劍非劍,似戢非戢,似鉞非鉞的遠古兵器,這些兵器閑散地陳列著,昭示天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太平盛世! 林間有一片平坦的空地,我尋思著,這兒該有一張巨石桌椅,可供仙人把酒臨風切磋棋藝。或許那時我是樵客,因為好奇而駐足觀戰,待棋局結束仙人離去,早已幾度滄桑!沾了一身仙氣的我卻落得樵爛斧銹,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無家可歸。倘若如此,那么神仙呵,請您提醒我趕緊離開,我不愿錯過舌尖的酸甜苦辣與咸淡,不愿錯過人間的親情友情與愛情;不能錯過對鏡貼花黃的自憐,更不能錯過子孫繞膝笑的幸福……人間的路程,我不想失去自己應該走的每一步。 神仙去矣,嵇康來了。“竹林七賢”之首,風姿特秀的嵇康,是一位潔雅高貴的男人,他的出現與這片稀罕珍貴的楠木林相得益彰!傳說他常采藥于山澤,學琴于古人。真不知當年的華陽亭周遭是否也古木參天?是否也是在這樣的石凳上,嵇康月夜操琴?清和的琴聲引來了一位神秘隱士的擊節贊嘆,之后同嵇康談論音律,又教會嵇康彈《廣陵散》。后來,嵇康因不愿和陰謀篡位的司馬昭一伙同流合污,被誣陷謀反罪而獲斬。臨刑時,他請哥哥嵇喜取來七弦琴,最后彈奏一曲《廣陵散》慷慨赴刑。一代名士,就這樣過早地犧牲在中世紀的封建屠刀之下! 讀《中華怪杰傳》,品嵇康人品;讀麻沙楠木林,品楠木樹品。你是否覺得,嵇康“寧死不屈”的品格與此楠木“寧死不‘移’”的品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神乎?玄乎?誰解其中趣。 豐美的景色排斥貧瘠的心靈。在這片楠木林里,思想隨著千只白鷺在林中飛:七仙女下凡,應該打這兒過,然后再去槐蔭樹下會董永……西王母瑤池的蟠桃宴,應該設在這兒,這里比荒蠻的昆侖更“仙境”…… “吃葡萄嘍!”一位身著紅衣短衫的村姑手提一簍紫葡萄款款走來。呀,“天真遇到現實”!腦海中西王母的“蟠桃”立即成了水南村的“葡萄”。姑娘見我是外鄉人,健談的她熱情地跟我聊起來:說這片楠木林曾經是水南村的“風水林”,現在是國家級重點生態林保護區;說著名導演張紀中的電視劇組經常光顧這兒,《倚天》、《碧血劍》、《鹿鼎記》、《西游記》《畫皮2》等許多外景都在這楠木林里拍。我說水南村的村民有福,她說這塊地風水好,連楠木林周邊的葡萄都長得好!我邊吃葡萄邊頷首稱是。 哦,是麻沙的水土人文養育了楠木林的神秘和神奇。起始的“風水林”,使楠木存活繁衍;現在的“保護區”,讓楠木繁茂昌盛。正是有了這種敬畏自然的行為意識,才培育出這片古意盎然的神仙佳境!其實,這片楠木林是不是“神品”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人都應懷有一顆尊天親地的心,天人合一,樹人合一,生態平衡。屆時,處處“神仙佳境”,誰還能分得清,哪是“神品”?哪是“凡品”呢? ? ? ? 麻沙楠木林(丁曉雄 攝)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