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1月4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啟幕的“一盞萬象——中國建窯建盞文化展”,以“綠水青山”為創意底色,全方位呈現建窯建盞從晚唐興起至兩宋鼎盛的千年文脈,為觀眾帶來一場沉浸式的非遺盛宴。
步入展廳,綠水青山的雅致色調撲面而來,竹影婆娑的景觀裝飾與溫潤的建盞展品相映成趣。空間布局以“凈”與“靜”為視覺基調,選取中國傳統哲學的“虛實相生”的思想作為展覽語言與效果的追求,突出對“光影”的運用,讓每一件建盞都成為空間的主角。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副館長藝術學院教授武洪濱:“我們這次展覽最大的一個亮點,我覺得是我們對中國哲學當中的“虛”這個概念的使用。我們又采用了很多植物的影子在這個展廳當中,又跟建盞美輪美奐的光澤形成了一種有效的呼應,其實對應的就是中國傳統哲學人跟自然的關系。因為建窯的文化本身也是從大自然來,它是金木水火土的一個結晶,所以說我們要把這樣的一種始于天地的人類的一種精髓的東西再還原到大自然的這個語境當中去。”
展覽通過五個單元系統呈現建窯建盞文化的完整脈絡。“千載窯火”概述了建盞的歷史;“匠意天工”通過圖文展示建盞從選土到成型的十三道復雜工藝;“盞中春秋”講述建盞與宋代茶文化;“星光熠熠”展現了當代建盞的六大釉色,及“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魅力;“窯火新傳”則聚焦新時代建陽建盞文化產業的新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副館長藝術學院教授武洪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覺得真的很欣慰,曾經被終止了的這樣的一個文化,在今天又被我們建陽的匠人,這些熱愛文化的人,又把它重新賡續下來,走到我們校園里面,走到這樣的一個文化場域當中來,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最為寶貴的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我們的價值。” 本次展覽精選建陽區建盞匠人各類代表作品系統展示建窯建盞的千年脈絡、技藝精髓與當代創新。 建盞匠人黃文勇:“今天非常高興把我們的建盞帶到中國人民大學來,通過跟大學的老師和學生們交流,讓大家更加了解我們的建盞文化。” 建盞匠人吳繼旺:“這次我帶的作品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創新的,把我們傳統文化跟現代工藝進行結合。” 建盞匠人謝青松:“很榮幸能把我們建盞文化融入到中國人民大學的博物館,讓更多的人了解建盞的文化。” 匠人們也紛紛表示:“希望通過高校這一平臺讓建盞文化被更多人知曉,走得更遠” 建盞匠人陸金喜:“我們建窯建盞的作品能夠走進中國人民大學來展示,給予我們匠人的信心更足了,讓我們的建盞文化可以在大學上推廣。” 建盞匠人陳祥松:“我們希望以后會有更多這樣的活動,來跟高等學府的學者做一個近距離的交流。” 建盞匠人李光熙:“希望我們建窯建盞能夠走得更遠,讓更多人能夠知道。”
除了靜態展陳,現場還設置了“非遺手作”微工坊互動區域,觀眾可以DIY建盞文創飾品;展廳內的“茶盞共生”品鑒區與“盞中宇宙”顯微沉浸站,更讓師生在點茶表演與微觀觀察中,深度感受建盞與宋代茶文化的淵源及釉色中的東方美學。此次展覽將持續到12月5日。 觀眾:“建盞真的是非常美,比我想象中要美得多,它就像璀璨的星河一樣。剛才看了這個微觀的展示,我覺得它和我想象中是完全不一樣的,建盞真的是瑰寶。”(江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