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0月19日,“書院文化”主題學術考察暨采風傳播活動在南平舉行,作為朱子學與全球文明對話大會暨第四屆考亭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吸引了眾多來自中外的專家學者走進建陽,先后訪寒泉精舍、熹云灣、考亭書院等地,沉浸式尋跡朱子故里,深入挖掘朱子文化的時代價值。 在寒泉精舍,專家學者們通過聽取講解,了解朱子在建陽馬伏為母守墓,并創建生平第一所書院——“寒泉精舍”的故事,在虛擬學堂,仿佛目睹朱子在此完成《論語精義》《近思錄》等著作、講學授徒的場景,感受朱子文化從靜態展示變為動態交互。 山東師范大學韓國學研究所長教授、哲學博士金德均:“寒泉精舍是朱熹母親墓所在地,是一個與孝道密切相關、極具意義的空間。朱熹的代表著作是《近思錄》,其中‘近思’意指從最近之處開始思考,而最近之處便是父母。我認為對父母的孝道最為重要,這也是韓國和中國價值觀中最大的共同點?!?/span>
隨后,專家學者們來到考亭書院。作為朱子創辦的最后一所書院,這里見證了他學術生涯的重要階段。朱子在此著書講學、傳道授業達八年之久,形成了學術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考亭學派”,為理學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丹麥外交部前大使級總領事國際儒聯執委會理事曹伯義:“參觀朱熹工作和學習過的地方非常有意思。我認為朱熹給予官員和家庭的教誨和指導非常重要。他的重點是讓官員努力工作、保持平衡,同時也要弘揚家庭價值觀。在現代社會中,我認為不僅僅是在現代社會,朱熹的價值觀貫穿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些是非常長遠的價值觀。”
專家學者們前往熹云灣,了解這里以朱子文化為魂,創新探索傳統村落風貌保護與現代鄉村發展融合路徑。(林晶 丁健偉 關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