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生甲族自堪稱,濂洛淵源此獨承。廟祀千秋光奕奕,衣冠百代慶繩繩。地聯云谷文峰逈,路接西山灝氣騰。自是勝朝多隱豹,于今猶慕海中蔆。 ——黃景辰《思齋書院》 翁姓族人在莒口有兩座書院,一為思齋精舍,一為三賢堂。 翁姓的莒口始祖為翁郜。“翁郜字季長,祖居長安,唐末授調,渡江入閩,同屬舅劉翱帶領三十六姓到閩地,始居建州崇安鎮,再遷建陽考源,復遷莒口”。綜合翁氏、蔡氏、劉氏族譜,均有記載,唐末五代,翁、蔡、劉三姓入閩后分別居麻沙、莒口一帶。翁郜為莒口開基祖。 宋朝末年,翁郜的后人有一位叫翁合的。《翁氏宗譜》繪其像,曰“十七世禮部侍郎合公像”。翁合字叔備,世人稱丹山先生。翁合是神童,七歲就能寫文章,參加童子科的科舉考試,登嘉熙二年(1238)進士。景定年間(1260-1264),翁合被擢拔為侍講。 宋朝末年,翁郜的后人另有一位叫翁泳的。“翁泳,字永叔,始祖郜,唐昭宗朝謫次,從王潮入閩,泳篤志好學,從蔡節齋游(蔡淵),與熊竹谷(熊慶胄)、蔡覺軒(蔡模)為同門友,注釋《河洛運行講義》,學者稱思齋先生”。(《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二十五》)熊禾稱翁泳著作極多,只是許多的著作毀于丙子兵難——即元軍入閩。翁氏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學宗考亭,尤邃易奧”的思齋先生,建思齋書院。 清道光《建陽縣志·卷十三》的編者感到翁泳的身世含糊,特別以小字注釋:“舊志。按思齋受業節齋先生之門,見《勿軒文集》。一說思齋從朱子游,居匙澗,朱子為題“匙澗草堂”扁字,《了凡綱鑒》引之。又謂思齋名道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