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側,字處中。天性純一。熙寧中,學究出身。嘗聚士友肄業于邑之石壁山,游定夫、施景明、葉祖洽皆從之游。后為將作監簿。與族子汝舟號“二江先生”。 ——《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二》
建陽江側與游定夫、施景明、葉祖洽講肄于邑之石壁山、山多靈怪。一日,忽有梧葉從空墮下,書云“集諸賢于此”,故名集公山。既又墜數葉,書諸賢官字,自是靈怪屏息,后定夫等皆為名人顯官。 ——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六十七》 明嘉靖《建陽縣志》的歷代選舉辦,排在第一位的進士便是江文蔚,于后唐長興年間中進士。北宋初又有江任、江拯等。熙寧六年(1073),江側、江汝舟又中進士。江家人才輩出,與教育是分不開的。也就是熙寧年間,江側在麻沙江坊的石壁山建書堂講學,學生有游酢、施景明、葉祖洽等人。 游酢是18歲來向江側學習的,他和葉祖洽、施景明幾位同學一心研習詩書。葉祖洽為熙寧三年(1070)狀元,游酢18歲也正是1070年,因此書堂的建造時間不遲于熙寧三年(1070)。 師生幾人,教學相長,交流探討。其中葉祖洽后來考中狀元。葉祖洽聰穎好學才識卓異,18歲的時候,他到邵武參加鄉試,考中解元(第一名),但葉祖洽不滿足,聽說江側在石壁山講學后便從邵武來到江坊。師生幾人聚在石壁山讀書時有怪事發生。書堂庭院的一棵梧桐樹忽然飄下一片樹葉,本來也算不上怪事,怪就怪在樹葉上有字,寫著“集諸賢于此”幾個字。更奇怪的事情又出現了,樹上又落下一片樹葉,這片樹葉上寫著他們幾人的“字”。江側的字是“處中”,游酢的字是“定夫”。好像是上天預示著他們都會成為一代賢人一樣,他們也確實沒有辜負上天,后來他們都成了一時俊杰。于是,石壁山改稱“集公山”。倒是施景明的史料不多。泉州九日山西峰秦君亭舊址西側的山巖間,有施景明題刻。楷書直行,署款為“施景明志書”,文曰:“建安施景明,政和元年五月三日,因行縣至此。”其他資料則未檢索到。葉祖洽是泰寧人,狀元出身。 明嘉靖《建陽縣志·卷七》錄有“祥異”,說的也是石壁山書堂的怪事:“梁墜梧葉,縣西北洛里石壁山,常有靈怪。士人江側筑室于此,聚友讀書。一旦,忽有梧葉自梁而墜,書‘集公山’三字于上,后諸生在此讀書者皆顯宦。” 《泰寧文史資料》 第21輯記載“葉祖洽”時,說:“葉祖洽十八歲,應邵武軍鄉試考中了第一名舉人。后來又與建陽麻沙人游酢(字定夫)一一起到建陽江坊石壁山,向當時聞名閩北的學者江側(字處中)求學。《八閩志》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江側正給他的學生們講課,院子里的梧桐樹忽然掉下一片樹葉,樹葉上寫著集公山……,這件事《泰寧縣志》、《建陽縣志》、建陽《游氏族譜》都有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