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降生 在今天的福建省尤溪縣城南有一座文公山,山下的南溪書院,是后人為紀念朱子而修建的。八百多年前,它曾是一名叫鄭安道的人的房子,而朱子就是在借住鄭家時出生在這里。鄭家房子的南面有一條叫作沈溪的小河,所以后人就把鄭家改成的書院稱為“南溪書院”,而把臨近的山改稱“文公山”。 宋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也就是1130年10月18日,隨著一聲清亮的嬰兒啼哭聲,一個男孩呱呱墜地,他就是我們的主人公——朱子。而朱子出生的這一年,北方的金兵燒掠了南宋的都城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這一年的南宋王朝面臨著建立之初的嚴重內憂外患,朱子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生的。 朱子的本名叫“朱熹”。關于這個名字后人有個傳說。 朱子出生的時候,朱子的父親朱松因對朝廷的妥協投降政策不滿而辭官,正帶著一家人借住在鄭家。朱子出生的前一天傍晚,一家人正在吃晚飯。朱松與夫人像往常一樣聊起了即將出生的孩子,今后會做些什么等話題。突然,朱夫人看著窗外喊道:“不好,山上著火了!”朱松趕緊站起身向窗外看去:對面的山上確實看起來像著火了,騰起了一陣陣紅焰,但奇怪的是卻聽不到樹木燃燒的“噼里啪啦”的聲響。而且更奇怪的是,看這火勢沒有向四周蔓延的跡象,而是呈現出縱橫交錯的樣子,就像是有人舉著火把正在排隊上山。 “可能是有人要在山上舉行什么祭祀儀式吧。”朱松想。就在朱松出神的工夫,那“山火”卻逐漸熄滅了,最后變成了一片黑暗。 朱夫人著急的問道:“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朱松怕夫人多想,安慰她說:“沒事,可能是有人上山祭祀,是好事,好事……”朱夫人微微嘆了一口氣,用手摸了摸馬上要臨盆的肚子,她知道最近世道不太平,兵荒馬亂的,人們總是愿意寄希望于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她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生活在一個太平、沒有戰亂與饑餓的時代啊! 昨日的憂愁隨著嬰兒的啼哭被暫時遺忘。朱松特別高興,可在給新生兒取名字時卻犯了難。從得知夫人懷孕開始,朱松就思考該給即將出生的孩子取什么名字,想了幾個,可都不是很滿意。看著甜甜睡著的兒子,朱松眼前突然映現出昨晚看到的“山火”。“對……熹……朱熹。”朱松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喊出來了。本突然傳來的“噪音”吵醒的小寶寶,慵懶的睜了睜小眼睛,扁了扁小嘴,但卻沒有哭出來,很快又安靜的睡去,嘴角似乎露出一絲微笑。 原來,在宋代,“熹”也寫作“熺”,寓意為“光明;熾熱”,與火所代表的意象相同,這表達了朱松對朱子的一種美好期望,“山火”之類可能只是后人美好的附會。同時因為朱子出生在沈溪旁,所以朱松又給朱子取乳名叫“沈郎”;又因為朱子在朱氏大家族中排行五十二,因此朱子有時也被稱為“五二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