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天觀雨
持身乏古節,寸祿久棲遲。 暫寄靈山寺,空吟招隱詩。 讀書清磬外,看雨暮鐘時。 漸喜涼秋近,滄洲去有期。
朱子愛寫雨,其詩中常見“雨”之景象。這首詩寫于朱子即將離任同安,返回閩北之際。那是紹興二十五年的秋天,他寫了好幾首關于雨的詩,僅在同安梵天寺觀雨的詩作,就有三首。如“此夕情無限,故園何日歸”的句子便十分常見。這是“近鄉情更怯”的表征,也是詩人對自己即將完成人生一段經歷的回顧。 平日修身缺乏古人的氣節,為了一點為官的薪酬而在同安盤桓許久。如今離任,寄居在梵天寺(靈山寺)等待新任官員前來交接,實在距離古之深藏山林,謝絕招徠的隱士太遠。不過,在山寺中可以讀書于僧人誦經引磬之聲中,可以看雨在僧人暮鼓晨鐘的韻律里,更有深秋將近,即將返鄉的欣喜,讓人不勝寬慰。 “招隱/征隱”是西晉時期風行的一種詩歌題材,即為“招隱士出山”之意。那時候社會動蕩不安,隱逸的士人很多,也促使遺世高蹈的情懷成為古代知識分子的一種潛在集體意識。朱子在這首詩中自嘆自己沒有這樣的操守,但實則是儒家當以入世為念的積極心態。清代紹興人宋長白有《柳亭詩話》,其中對這首詩“讀書清磬外,看雨暮鐘時”一句大加贊賞,認為其風雅“以見一朝風軌”,讀之可謂“揣鑰捫鐘”。這句確實清雅脫俗,但又不乏蒼勁,是吟雨的難得佳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