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子有聞捷韻四首(其二)
殺氣先歸江上林, 貔貅百萬想同心。 明朝滅盡天驕子,南北東西盡好音。
朱子始終堅持抗金,即便是在明知國家軍事力量不如金人的情況下,他也從不因畏懼而懷抱求和心態——如其在給孝宗皇帝《癸未垂拱奏札》中云“非戰無以復仇,非守無以致勝”。這首詩寫作背景是揚州城被困,宋軍在皂角林保衛戰中一舉大敗金兵。朱子喜不勝收,連寫四首;其后,又因宋軍逼退金人撤回淮河以北而寫下意氣昂揚的《聞二十八日之報喜而成詩七首》,加上差不多同時寫作的《感事書懷十六韻》中十六首表達同樣題材、情感的詩歌,這幾乎同一時期創作的27首詩,都表現出極高的愛國情感,氣盛詞厲,頗具感染力。 江畔的宋軍陣勢如林,士氣高昂。如貔貅一般的百萬猛士,同仇敵愾,一心殺敵。待到將來消滅了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天之驕子”的金兵,舉國上下,南北西東都沉浸于歡樂喜慶之中,齊奏勝利之音。 朱子詩歌中感世憂時的作品有很多,但整體風格都傾向平淡,是儒家“溫柔敦厚”詩學風格的典型。而像《次子有聞捷韻》這樣充滿激昂情緒、酣暢淋漓的詩歌,對朱子的詩詞創作來說,是一次突破,它豐富了朱子的詩學表達;而同樣重要的是,這樣的詩歌文本對理解儒家情感觀念來說,也是一種新的線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