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熙二年(1238年)的春天,宋慈赴邵武軍任職。 此前不久,領鄉薦的秉孫與國子兄弟二人進京趕考了。國寶發解試未得解額,繼續在建寧府攻讀舉業。他說,他常與熊教授(熊剛大)坐而論道,未領鄉薦的他也心態平和。 宋慈為余樨守喪一年后,繼娶了連雨。 山間的云錦杜鵑開放正絢麗的日子,宋慈和連雨,帶上學美、濟美,還有劉達,前往邵武赴任。 邵武在行政建置上屬于“軍”,那時,地方行政管理機構 “府、州、軍、監”平級,但實際地位,依次而降低。“軍”一般地勢沖要,戶口少而不成州。 路上,學美問宋慈:爹是不是邵武最大的官呢? 宋慈笑起來,沒說話。劉達說:是第二大的官,但是邵武沒有第一大的官,所以你爹就是第一大的官了。 宋慈的職位是邵武軍通判,嘉熙二年邵武軍的知軍空缺,宋慈以通判的身份代理知軍,他成了軍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 到了邵武,上任不久的那日旬休,已見枇杷熟透桐花落盡,宋慈著了便服,喚上教諭饒愿,帶上劉達,信步巡往故縣,想轉到軍學去看看。 故縣是邵武舊時的治所,劉達說:如今,故縣與邵武軍治隔了紫云溪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哪。 饒愿說:隋朝時,烏坂城便在故縣,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置邵武軍,治所便移到紫云溪南的登高山(熙春山)東南角。 饒愿繼續說:軍治的城墻周長十一里,城門七座,東是行春門,南是武德門,西是朝天門,北門為小北門,東北、西北、西南各還有一門。 宋慈點點頭,他知道,一行三人已行至行春門了,他的耳畔飄過殺伐吶喊之聲,他停下腳步說了一句:七年了。 劉達聽見,沒說話,看了宋慈一眼。 宋慈問饒愿:劉縣令廟在哪? 饒愿指了指不遠柳蔭處的一處檐角,說:那。 宋慈轉到劉縣令廟,舉步進廟,拂塵添香,而后,退兩步,抬頭凝視著劉純的塑像。當年劉純意氣風發招募義軍橫刀立馬的種種涌上心頭,宋慈一陣酸痛,轉身出來。 劉達知道,是宋慈想起那時的戰友了,他對饒愿說:劉縣令劉純,是麻沙人,曾與宋大哥一起在邵武平寇。 饒愿點點頭,這,他是知道的。 宋慈說:這曾經是漂血的戰場啊!胡將軍祠又在哪呢? 饒愿說:前方荷塘邊便是。 宋慈說:胡斌將軍,以一己之命,保護了幾千名百姓從東門逃走,百姓的隊伍中,還有一位詩人…… 饒愿已輕輕道出:嚴羽。 宋慈邊說邊斂容走進胡將軍祠,又是一番祭拜,側身,望見壁上有詩一首: 寄題邵武死事胡將祠堂 士各全軀命,惟侯視死輕。 張巡須盡怒,先軫面如生。 短刃猶梟冠,空弮尚背城。 新祠簫鼓盛,人敬比神明。 詩是劉克莊寫的,紹定三年(1230年),劉克莊閑居在家種花種草,聽說了邵武胡斌的事,感慨萬端,“寄題”了一首詩——詩人心系天下! “壯心自笑何時豁,夢繞東門舊戰場”,宋慈一聲嘆息,走出胡將軍祠。 饒愿和劉達知道宋慈心下憂傷,便都不說話。三人才到故縣,就聽到一戶人家傳來號啕之聲,宋慈與饒愿快步前去,大步而入,只見床上一位漢子奄奄待斃,一位婦人坐在床邊大哭不止,一位郎中站在一邊無可奈何的搖頭。 漢子是一位獵戶,姓吳。 宋慈不及細問,食指、中指、無名指搭著吳獵戶的尺脈、寸脈、關脈,脈弱細數無力,再看吳獵戶面色蒼白,呼吸微弱,頸部有微微痙攣,宋慈用手探吳獵戶胸部,心跳也微弱無力。宋慈喚劉達上前扶住吳獵戶的脊背,他則托住獵戶后頸,抉開獵戶牙齒,借著光線一看,喉嚨紅腫潰爛。 “中毒”,宋慈說。 宋慈問吳氏:可曾吃過什么? 吳氏嗚咽道:與我一樣的飯食,并不曾吃其他東西。 多吃了什么? 昨日他捉拿了許多野味,留下了他喜歡吃的斑鳩和竹雞…… 斑鳩和竹雞? 是的,野味他多拿去賣,但他單喜歡吃斑鳩和竹雞,方才,又讓我燉兩只吃。 宋慈說:速去搗一碗姜汁來。 吳氏應聲而去,不一會便端了一碗前來。 劉達又上前扶起吳獵戶,饒愿則托了吳獵頭的后頸,宋慈看到吳獵戶頭半仰時,就又抉開他的牙,將姜汁灌入。 幾人靜靜立在一邊察看,并不許久,吳獵戶舒醒過來。吳氏大喜,千恩萬謝。宋慈說解了毒便沒大礙了。吳氏轉身到得廚房,拿了兩只野兔,宋慈謝絕了。吳氏說改天登門拜謝。饒愿說是知軍宋大人。吳氏慌忙要下拜。宋慈雙手伸出止住,并對吳氏說:中的是半夏毒,如今,春末夏初,竹雞喜食半夏苗,體內積有半夏毒,吳獵戶吃多了竹雞,自然就中毒了。 又交待說:以后春夏之交,少食竹雞;還有,要是真的中毒了,可用姜汁解毒。 吳氏一路唯唯諾諾,見他們走遠,一邊說“遇到好知軍了啊”一邊往回走。 宋慈三人沿水北往邵武軍學而去。 晏夢彪盤踞邵武的時候,殺殺人放放火,順便也把軍學弄得一塌糊涂,后來的知軍王埜(字子文)重建了軍學,齊整宏大堪為七閩之冠。可是,之后未曾重修,宋慈到任,軍學已破敗,便讓饒愿主持修葺,預計這些日子,軍學的明倫堂會整修完畢,宋慈特意前來看看。 到了軍學前,宋慈對饒愿和劉達說稍等,自己往東就走,饒愿和劉達也趕緊跟上,原來,宋慈知道軍學之側是李忠定公(李綱)祠堂,便先去尋訪。二人見了,便在門外候著。宋慈進入祠堂禮拜,四下寂然無聲,匾上“一世偉人”四字蒙塵已久,再移目楹柱,對聯寫著:至策大猷,奠宗社于三朝;孤忠偉節,垂法戒于萬世。匾額是朱老夫子所書,對聯也是朱老夫子撰題,同樣蛛絲密布。 出了李忠定公祠堂,宋慈又輕嘆一聲,悶聲往軍學去。 下馬石不遠處,巨大石雕砌成的欞星門昂然佇立。宋慈一掃方才的抑郁,抬頭贊嘆道:好氣派!又背手緩步踏過泮池上的青云橋,登上臺階,到了大成殿,只見殿中的孔子端冕華袞,容貌軒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與他處迥異。一問饒愿,才知道此像竟是從曲阜的闕里得來的,是一位叫慎玠的刻工所雕。東廡西廡共二十二間,大成殿后,是軍學的講堂——明倫堂。饒愿說,明倫堂后是蝞冷軒,再之后有采芹亭。正說著,一位粗黑漢子跑來,竟差點與饒愿撞個滿懷。 饒愿問:所為何事? 那漢子叫李四,認得主持修葺軍學的饒愿,道:饒教諭,我哥李三在裝采芹亭的藻井時跌落了下來,快,快叫郎中。 宋慈一聽,說:進去看看。 果然見到一人癱軟在地上,周圍已圍了好些匠人。宋慈邊抬頭看藻井的高度,邊將手伸入李三的心窩摸了摸,對那粗黑漢子說:你先不急。又對劉達說:取些半夏粉末來。 饒愿驚問:大人? 宋慈知道饒愿剛才領教了半夏的毒性,不免擔心,便說:以毒救絕,不妨事。 宋慈對李四說:扶你哥坐起。又對饒愿與劉達說:將李三盤屈坐好,像僧人打坐一般。 宋慈取出一小張紙,將半夏粉灑在紙上,將紙卷成筒狀。邊對劉達說,將李三頭發向后放低,讓他鼻孔上仰。宋慈將紙筒的一端輕放在李三的鼻孔上,而后,緩緩將半夏吹入,將欲吹盡的時候,突然聽到李三一聲噴嚏。宋慈說了一聲:死不了了。而后,李三蘇醒過來,張了口,嘔出一口血來。 宋慈轉身對饒愿說:姜汁又得出場了。饒愿吩咐李四:你且去最近的地方,討一碗姜汁來。宋慈喚劉達去附近百姓家中找幾片干荷葉。李四與劉達不久便都回來了。灌李三喝下姜汁后,李三又嘔了一口血出來。宋慈早已吩咐劉達拿了干荷葉去燒灰。宋慈問粗黑漢子:你說李三是你哥?李四說:是。宋慈接過劉達的一碗干荷葉灰,對李四說:轉一邊去,接些小便進碗。李四面露難色:這?饒愿說:快去啊,這位郎中可是知軍宋大人呢!邊上匠人一聽,不由細覷了宋慈兩眼,想不到這位雙目炯炯方臉高鼻的漢子竟是知軍。李四點頭應了一聲,淋了些熱小便到碗中,宋慈說:灌李三喝下。等到李三開始喝熱小便淋的蓮葉灰時,宋慈才站起身,對眾人說:呆會擔他回去。又對李四說:每天得喝三次蓮葉灰小便湯,最好是童子尿的,剛才只是應急,只好委屈你了。李四說:我的小便能救哥哥的命,我就是拉一千次一萬次也拉。宋慈說:你的尿又沒童子尿好,何況,只要一日三次,對了,要服兩日。 李四說:謝謝宋大人謝謝宋大人。 宋慈三人出了欞星門,饒愿說:大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今天,宋大人造了兩座七級的浮屠了。 劉達說:一座十四級的浮屠! 宋慈說:且先不說這,欞星門前的那片杏林想必春日花放時潔白如云,倒是錯過了。喏,你回頭看,軍學的規模好宏大啊, 饒愿說:七閩之冠,僅圍墻周長就有二百五十丈,屋宇有四十二間,方才,我們巡看的齋共六所,分別是“智、仁、圣、義、忠、和”,大成殿呢,高四丈廣七丈…… 宋慈說:規模宏大,還需人才濟濟! 說著,不覺到了饒愿的家門前,宋慈正要告辭,饒愿先說話了:宋大人,出門之時,我已交待賤內,讓她備了些小菜,請大人到寒舍略坐坐。 宋慈看看劉達,又看看饒愿,說道: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三人落座,宋慈才說“教諭家是真樸素”時,饒夫人已端了一大瓷碗上來,饒夫人放下碗,瞥了宋慈一眼,說道:大人,煲竹雞! 劉達驚訝的說了聲:竹雞!? 饒愿也一邊笑道:今天是繞不出半夏了。 三人不由都笑起來。 饒愿又說:宋大人,我雖熟讀孔孟二程朱子之書,卻對草木知之甚少,我想知道半夏與干荷葉的奇妙處。 宋慈說:我得先喝酒。 說完,將饒愿斟滿的一杯酒一飲而盡。饒愿又續上。 宋慈說:當夏天四月結束,五月陽光熱烈的時候,半夏便長出苗來了。因為出苗的時間正是夏天的一半,所以稱為半夏。半夏是有毒的,可是,山中竹雞偏偏喜食這季節的半夏,竹雞食了半夏后,便在體內蓄了毒,人吃多了竹雞便中毒了。半夏其實是一味好藥,但需去掉它的毒性,有兩種方法,一是用甘草石灰和半夏一起浸泡,干燥后炮制成法半夏;一是用鮮姜、白礬與半夏一起煎煮,干燥后炮制成姜半夏。法半夏與姜半夏是無毒的好藥,而炮制所用的生姜、甘草恰恰又是解半夏毒的良方。 此時,端進來的是一碗煎白鰷。饒夫人也一邊站定聽著。直到嗅覺敏感的宋慈說:許是豆腐焦了。饒夫人才撒腳跑入廚房。 饒愿與劉達不由放下筷子細聽,宋慈說:來,吃啊,喂,怎么我反客為主了! 三人舉杯,饒愿與劉達拿起筷子夾菜吃。 宋慈接著說:“半夏五月而生,夏枯草五月而枯,夏枯草配半夏,就像四季流轉陰陽平衡,可以治療精神萎靡、夜難入眠之癥。” 宋慈又說了個故事。 有人患失眠癥,去求教郎中。郎中開了半夏、秫米兩味藥。見病人半信半疑,郎中沉著地說:“至關重要的還在后頭哩。服藥之后,一定要將藥杯翻過來放在茶幾上,這樣便能安睡。”旁人問郎中為什么。郎中解釋道:“《靈樞·邪客篇》說,‘目不瞑者,飲以半夏湯一劑。其病新發者,覆杯則臥’,這道理不是很明顯嘛!”旁人也讀了些書的就笑著說:“‘覆杯則臥’這個詞是指藥效神速,不是叫患者將藥杯翻倒在茶幾上啊! 送菜進來的饒夫人也不由大笑起來。 宋慈繼續說:半夏還可以救“五絕”——難產、驚嚇、縊吊、夢魘、溺水,五絕而死的人,如果心口尚有熱氣,就可用半夏救活,方法與今天救李三的相同,所以,我稱這種方法為“以毒救絕”。另外,高墜、殺傷、卒中(中風)也可用這種方法。 宋慈轉向劉達說:當年,劉達墜入汀江,也是差點送命的,后來用蘇合香丸救醒過來,自那以后,劉達隨我外出之際,身上多會帶生半夏粉、皂角粉、細辛粉、蘇合香丸之類常用救死解毒藥。 正說著,饒夫人端了一盤豆腐來了。 宋慈一看,竟沒半點焦黑的樣子,訝異道:莫不我聞錯了? 饒愿道:大人沒錯,煎豆腐是賤內的拿手好戲。她煎豆腐專煎一面,一面焦黃酥透,一面清清白白。大人只見豆腐的一面,未見豆腐的全貌,以為清清白白,其實,另一面,肯定烤焦烏黑的了。 說完,翻了一塊豆腐過來,確實焦了。 宋慈夾了塊吃,大聲贊嘆道:連焦的豆腐也這么好吃啊!? 饒愿說:賤內是晝錦鄉和平里人,那兒的豆腐不用石膏不用鹽鹵,以陳漿作為酵母來制作豆腐。作豆腐的酵母放置在一口大缸中,每天加工豆腐用了多少酵母水,當天就得按用量添加回缸中,酵母“吐故納新代代相傳”,所以民諺有云“一塊豆腐百年酵,一口咬下味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