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窯黑瓷的收藏與鑒賞”專輯共分五集,簡要介紹建窯黑釉瓷器的器形種類、造型及胎、釉特征。本集概述建窯胎質特征及其化學成分的技術研究數據。 建窯黑瓷采用來自大自然的紅、黃土等作為胎體的主要原料,要經過舂碎、蘿篩、淘洗、過濾、沉淀、壓水等多道環節,才能成為細滑柔軟、可塑性強的胚料。由于胎土中含鐵量較高,故燒制后的胎色呈灰黑色,質地堅硬。其基本特征為:截面色黑成灰黑、黑褐,此為含鐵量較高所致;胎骨厚實堅硬,扣之有金屬聲,俗稱“鐵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較多,故胎質較粗精,露胎處手感亦較粗。從燒成工藝分析,建盞黑瓷為高溫燒成,若胎土淘洗太細,則器物易變形。正由于建窯黑瓷中的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利于茶湯的保溫,適合斗茶的需求,所以,在宋代成為最上乘的茶具之一。 根據測定,建窯黑瓷胎的化學成分主要為:氧化硅占62~68%,三氧化二鋁占21~25%,氧化鈣<0.2%,三氧化二鐵占7~10%,氧化鉀占2.7%,氧化鎂占0.4~0.5%,二氧化鈦占1~1.6%,氧化鈉<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