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故事 建國后,縣政府文化主管部門進行過有組織地搜集民間文化遺產活動,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縣文化館館員徐貫行做出突出貢獻。80年代中期,隨著全國性編纂民間文學三套集成(故事集成、歌謠集成、諺語集成)工作的開展,全縣共搜集到民間傳說、故事資料800余篇80多萬字。1991年編輯成《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福建卷·建陽縣分卷)一冊(主編李家欽、執行編輯徐貫行),編入神話、傳說、故事212篇36萬字,記述了13個鄉鎮100多個行政村和許多自然村廣泛流行的民間故事,其中包括歷代名人、物產、名勝、民俗、民情的傳說和故事,主要有神話《狗祖先的傳說》(張金滿講述劉梅秀搜集)、《雷、蘭、鐘三姓的由來(畬族)》(雷敏講述王長明搜集),傳說《宋慈洗冤》(徐青平講述徐貫行搜集)《抓朱熹》(徐青平講述徐貫行搜集)、《黃坑紅茶》(梁永坤講述徐如滿搜集),故事《偷金雞(畬族)》(雷維華講述方珍國搜集)、《月亮上的砍樹人》(劉樹滿講述徐貫行搜集)、《巧三姨》(王福林講述連春北搜集)、《選女婿》(魏開煒講述王良智搜集)等。 歌謠 建陽縣民間歌謠,種類繁多,內容豐富。1992年出版的《中國歌謠集成福建卷·建陽分卷》(高勉主編、徐貫行執行編輯),從全縣搜集600多首歌謠資料中,選出了200首入卷。另外還有李家欽收集整理的《鄭逢春歌謠集》問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勞動歌《四季大干歌》、《砍竹山歌》;情歌《十匹汗巾》、《十送郎》;時政歌《送郎參軍歌》(當兵就要當紅軍》:生活歌《長工歌》、《十月懷胎歌》;儀式歌《鬧新房敬酒令》;兒歌《孔子經》;其他歌謠《勸賭歌》、《酒令歌》等。較有代表性的歌手有熊忠安、鄭逢春、虞秀英(女)、李英仔(女)、梁永坤以及畬族歌手雷小文、雷春瑞等。 諺語 建陽是中原文化進入福建的“文化走廊”,流傳在這里的諺語除本地口耳相傳下來的外,還有許多各地傳播進來而又融匯于當地諺海之中的。1991年出版的《中國諺語集成福建卷·建陽縣分卷》(主編李家欽,執行編輯徐貫行),編入流傳建陽的諺語3000條,主要內容有時政類、事理類、修養類、社教類、生活類、自然類、宗教類和農諺等。 楹聯 民間歷來有創作楹聯的傳統。1987年開始,縣文化館堅持每年春節前都舉辦“佳節征佳聯”活動,累計參加作者達800多人次,收到創作楹聯1600多副,現選錄其中上聯征下聯聯文:“極目宋慈亭,郁郁青山來眼底。”得獎下聯有:(1)“深思精吏治,皇皇典范播重洋。”(2)重登多寶塔,悠悠古跡啟人文。”下聯征上聯聯文:“任是天涯海角,此際月明千里共嬋娟。”應征得獎上聯有:(1)“堪憐歲末年頭,今宵春暖九州同堯舜。”(2)“縱有大陸臺灣,昔年骨肉一家分漢楚。”1993年5月成立建陽縣詩詞楹聯協會。陳明考、張惠民、鄭雪菲、王世淳、余國瑞、張國維等都是楹聯的多產或獲獎作者,并在各地報刊發表過作品。1993年王耘撰“縱龍入海尋寶探珠滾滾新潮迭起;引鳳入巢呈祥獻瑞欣欣美象環生”。獲《港臺信息報》征聯一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