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本世紀30年代末期起,省電影放映隊不定期來建陽縣放映無聲電影。 1950年夏,縣文化部門在城關屠宰場開設臨時電影放映場,放映《夜來香》等片。1951年底,省電影放映大隊第五、第六分隊來縣,在區(qū)以上地點巡回放映。1952年春節(jié),建陽人民影劇院正式對外營業(yè),當年放映316場,觀眾達15萬余人次。1954年開始在農村以區(qū)設點,照顧老區(qū)鄉(xiāng),由小電影放映隊第72隊、73隊負責巡回放映。放映的影片有《白毛女》《翠崗紅旗》等。1958年10月,縣文化科對電影放映隊進行調整,將第72隊、73隊編為建陽縣放映隊第一、二隊,另新編縣放映隊第三、第四隊。1964年成立女子電影放映隊(即第五隊)。到1966年5月,全縣農村已有7個電影放映隊。 “文化大革命”期間,農村按公社設隊,主要放映“樣板戲”和新聞紀錄片。 從1976年起,逐步形成國家、集體、個體多元化的電影放映網。大隊(行政村)一級辦電影隊有黃坑的新歷、麻沙的溪頭和毛店、將口的東田、徐市的五峰、水吉的陳地。自1983年起,個體戶開辦的電影放映隊有漳墩的蘇源和滸洲。1985年起,個體戶開辦的35毫米電影院有漳墩的杭頭、水吉的池中、將口的回潭、莒口的后山。 1988年,全縣有電影放映單位69家,其中35毫米的19家,16毫米的46家,3.75毫米的4家,共放映18845場,觀眾達928萬人次,其中科教片3492場。全縣放映人員275人。 進入90年代,由于有線電視大量進入家庭和其他娛樂業(yè)的大量興起,電影放映逐步走向低潮,放映場次、觀眾人數大為減少,放映人員有一半改行,有一半以上放映場所改放錄像片或鐳射電影錄像以及移作其他用途。 |